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急救手册人手一份(最新版)
※一位妇科主任的经典总结!每位女性都该了解!
※产科医生手绘产检流程细节感人!…
※骗人还死贵的八种“补品”
※哪些抗生素,孕妇不能用?
※孕早期做阴道B超会不会影响胎儿?
※胎儿NT检查,你知道多少?
※月经周期变短要不要管
※每一位女性的阴道都是一个江湖
※生化妊娠是怎么回事?
※关于唐氏筛查的13个困惑
※这个救了万人的急救方法,你学会了吗?
※改天请你吃饭?(深度好文)
很多患者和医生经常会问,宫颈糜烂这一沿用了几十年的术语已经不再提了,但宫颈外口周围明明可以看到红色颗粒状,甚至过性生活或棉拭子一擦就出血,这是什么情况呢?该如何描述呢?
这叫宫颈糜烂样改变。这种糜烂样改变,可能是生理性的柱状上皮异位,打开阴道看看宫颈,如果宫颈口周围的颗粒状改变是粉红色的,颗粒比较细小,没有接触性出血,而且年纪较轻,都在生育年龄,一般不需要处理,也无需诊断。但如果是绝经后宫颈呈糜烂样改变,并有接触性出血或阴道流血,那是一定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宫颈病变的。
在宫颈呈糜烂样改变,宫颈口周围的颗粒较粗大,呈鲜红色,过性生活或棉拭子一擦就出血,就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了。宫颈糜烂样改变,过去有人形容为草莓状,记得很多年前第一次老师打开患者阴道暴露出糜烂的宫颈,老师说,大家看看,是不是像熟透了的草莓?老师讲的很形象,但自那以后我好久好久都没有吃最爱的草莓,拿起草莓-尤其是熟透了的草莓,就联想到棉签一碰就出血的宫颈,立刻觉得索然无味,不敢吃了。对于这样的宫颈,可以诊断为宫颈炎,接下来需要进行宫颈的三阶梯检查,第一阶梯是宫颈细胞学-又称TCT(有条件可以加HPV检查),如果TCT检查没有问题,那就针对炎症感染的病原体进行足量、足时的治疗。如果同时伴有HPV感染,那就要定期检查,期待自然转阴的同时也可以抗病毒治疗,但目前对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没有特效药,只能用一些像干扰素阴道栓或中药栓剂。
如果TCT检查有问题,那就要进入第二个阶梯,做阴道镜检查。现在的阴道镜检查比较普遍也比较随意,很多时候只是把阴道镜当成可以摄片的手电筒用了,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检查作用,其实阴道镜检查是有很多讲究的,从醋酸试验、碘液涂抹到绿光检查,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一旦阴道镜检查有问题或可能有问题,那就要进入宫颈检查第三个阶梯-组织病理学,也就是宫颈活检。宫颈活检同样也是有讲究的,首先取材一定不能只取糜烂表面组织,务必取到实质性、较硬的组织,然后一定要在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又称移行带处取组织送检,因为这个部位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根据宫颈的三阶梯每一次的检查结果,最终做出明确诊断,选择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在宫颈三阶梯检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个细节都需要规范,比如TCT细胞学取材、HPV取材、阴道分泌物培养,每个操作都必须标准,否则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导致误诊和过度治疗。
如果宫颈三阶梯检查都没有问题,那就是急性或慢性宫颈炎,急性宫颈炎要一次性治愈,否则就会变成慢性宫颈炎或慢性盆腔炎,治疗起来很棘手,还会导致不孕。治疗宫颈炎除了抗生素以外,还可以用物理方法治疗,比如冷冻、微波、激光等,中药也有一些疗效。
慢性宫颈炎的炎性细胞长期侵蚀宫颈,会引起宫颈肥大,宫颈也会长息肉,宫颈肥大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宫颈息肉则需要小手术摘除,尽管宫颈息肉大多数是良性的,但还有极少数恶变的可能,所以摘下来的息肉一定要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诊断一切肿瘤性质的金标准。
宫颈糜烂不是疾病的名称,生理性糜烂样改变也不需要治疗,但宫颈炎症、绝经后的宫颈糜烂样改变还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定期检查的。宫颈癌占妇科癌症中的第一位,但只要早发现,治愈率和存活率也是最高的,一般来说,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定期检查,提前发现,尽早干预,就是向时间要健康!向时间要生命!
陈庆华大夫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