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击落中国气球,引发蝴蝶效应乌克兰气球

年2月,一个被称作“流浪气球”的中国气象气球误入美国领空,随后被美军F-22战斗机击落,事件一度导致两国间的关系紧张。如今,这起事件在俄乌冲突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蝴蝶效应——乌克兰受此启发,开始研发利用气球携带炸弹对俄罗斯进行打击,这成为乌克兰在日益恶化的战场环境中采取的战术之一。

“流浪气球”引发的蝴蝶效应扩展至俄乌战场

乌克兰利用气球炸弹越境轰炸

截至3月末,俄罗斯方面已经侦测到乌克兰使用气球炸弹轰炸俄境内目标。3月27日,俄方不仅证实乌克兰首次部署了气球炸弹,而且成功地将其击落。从俄方拆解的气球炸弹来看,设计相当简单:整体呈黑色,以便夜间使用,可能充填氢气或氦气,搭载有数个挂载点并配备一个由迫击炮炮弹改造的炸弹,设置为触碰爆炸。这些炸弹配备了电子设备和GPS导航系统,能够飞至目标区域上空,在地面操控人员通过卫星信号按下按钮后,电流将切断连接线,完成炸弹的释放。

俄军发现的气球炸弹装置

气球炸弹的核心是迫击炮弹

气球炸弹最早在二战期间由日本使用,尽管日本释放了大量气球炸弹试图烧毁美国本土,但成效有限,仅造成局部火灾,美国并未遭受重大损失。现在乌克兰受美军击落中国气球事件的启示,重新考虑使用气球炸弹对俄罗斯密集人口区进行打击,尽管这种行为近乎恐怖袭击,但乌克兰似乎已不顾后果,只求对俄罗斯进行报复。

俄军两次成功拦截乌克兰气球

美俄之间一直存在竞争关系,在美国击落“流浪气球”之后,俄军也开始对付气球。迄今为止,乌克兰已进行了两次气球炸弹攻击,但由于气球炸弹完全依靠不可控的气流,没有动力支持,导致其实际战果几乎为零。信号不稳定,甚至可能被风吹回自己人头上。

乌克兰的气球,既不可靠又成本高昂

乌克兰利用气球炸弹进行越境轰炸,体现了在当前局势下对俄罗斯的绝望攻击,主要是因为其他手段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有限。尽管无人机能有效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但这种损失对俄来说还在可承受范围内,远未达到痛感阈值,仅仅增加了些许麻烦。

历史上日本使用的“气球炸弹”

如果现代化的气球轰炸能够实现,通过释放数百万个精确导向的气球炸弹,其潜在威胁不容小觑。日本在对美本土的攻击中释放了数万个气球炸弹,效果不佳,主要是技术落后。此后也有国家考虑过类似计划,例如苏联曾计划利用地球平流层让气球炸弹飞至美国本土上空。

乌军气球炸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尽管俄军发现并击落了它们,但具体损失报告尚未公布,可能根本未造成实际损伤。俄军的拦截行动虽然未详细公开,但看起来相当有效。

这个气球的战斗部分,尺寸颇大

实际上,自二战后除了日本外,气球炸弹鲜有见于实战,俄乌冲突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战场上第二次出现。如果追究原因,气球炸弹存在众多问题:飞行速度慢、载弹量少、控制复杂,几乎不具备实际作战能力,主要限于侦察或科研使用。

你不行,但我行!

美国击落中国“气球”之后,俄军也开始了打气球的游戏。与美国不同,俄罗斯在这方面显然更为轻松。那么,如果美军需要出动F-22战斗机使用空对空导弹进行拦截,俄军又用了什么呢?这仍然是个秘密,俄方未透露具体方式,可能涉及电子干扰使气球炸弹的电子系统失效,或许使用激光炮更为合适。

俄军两次成功拦截乌克兰气球,对美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难题,美军可能需要考虑如何解决类似挑战。

这也是对美军F-22战斗机的一种示范

当前俄乌战争似乎回归到了一战时期的战术,不仅有堑壕战还开始使用气球,这更多显示了乌克兰战斗力的枯竭,而非战术创新,这或许只是他们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深度好文计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zc/10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