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医院
在医界,流传着一句话:一切不包括胃肠镜的体检都是耍流氓。
动图来自SOOGIF
在消化界,也有一句话:其实幸福离我们很近,近到只有一条胃肠镜的距离。
听起来很美,细想更有道理,天知道医生们要看过多少生死故事,才能有这样的感悟。
没错,今天小编要说的这个检查,就是胃肠镜检查!
如今,胃肠镜检查越来越普及,40-65岁人群是筛查的主流。
但是,65岁以上老人家往往疏于检查,通常都是有症状了才会想到就医。
大便带血有黏液查出罕见肿瘤
◢
84岁的刘婆婆,这几年一直便血,最近越来越严重,几乎每次都便血,并且大便里还有鼻涕一样的黏液。
动图来自SOOGIF
家人觉得不对劲,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是罕见的消化道肿瘤:环周型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建议他转到医院。
在医院,刘婆婆做了一次肠镜,结果触目惊心。
肠镜刚刚进入肛门,就能看到肿瘤,直肠环一周全都是,一直贴到肛门口上。
▲结肠镜检查见直肠环周生长的巨大肿瘤性病变
正常人的直肠在15-20公分之间,刘婆婆的直肠九成长满肿瘤,已经处于癌变前期。
要不是老年人本身代谢慢,情况还会更坏。
每次上厕所,便便都会跟肿瘤摩擦,这就是便血的原因。
必须马上手术。
三名医生接力7小时完成手术
◢
一般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
像刘婆婆这么严重的,得把肛门和直肠全部切掉,再把肠子接到肚子上造瘘。
这意味着,往后余生,刘婆婆都必须带着造瘘口,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ESD,即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水平高的医生能把肿瘤完整剥离,但手术难度高,风险大。
医生必须在内镜下找到肿瘤和正常肠壁之间的分界,然后一点一点把肿瘤剥掉。
动图来自SOOGIF
这个过程就好比把猪肉的红白肉分开,并且得非常干净,不能有一丝残留,不能破坏肠壁,以降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而且,刘婆婆的肿瘤面积大啊,术中可能出现大出血,非常容易产生并发症。
这是一块硬骨头,也是一个挑战,是对医生技术和耐力的双重考验。
术中,消化内科主任龚伟带领黄思霖医生和杨根华医生,三人接力轮流上台,足足花了7个半小时,才把肿瘤完整剥离。
▲内镜下完整切除病变后的创面
术中出血仅仅50毫升,剥出来的肿瘤直径达20公分,面积之大临床罕见。
喏,好大一盘!
▲病变取出经过清晰、伸展固定为病理检查作准备
术后,只需要耐心地等待手术的地方长好就好了。
医生提醒:老人家要重视胃肠镜检查
◢
侧向发育型肿瘤是起源于大肠黏膜的隆起型病变。
早期阶段,它沿黏膜浅层水平扩散,搞圈地运动占地盘,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就向肠壁深层垂直侵犯。
也就是说,先横向发展,再纵向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
值得留意的是,它跟大肠癌关系密切,比息肉腺瘤具有更高的恶变潜能,多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
但是,由于病变沿黏膜表面匍行生长,常常容易被漏诊,并且在癌变前很少会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很难觉察。
动图来自SOOGIF
像刘婆婆这样的环周型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最严重。
至今,龚伟主任团队已为8例患者做过此类手术,大部分患者都是高龄老人。
医生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胃肠镜检查意识。
特别是老人家,一定要尽早开始第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你知道的啦,有些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辈,平时看起来很开明,但是,你一旦要他们去做胃肠镜了,他们可能就会使出齐恒公三连。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肿瘤也不是查出来的,你查,或者不查,它都会在那里。
告诉爸妈爷爷奶奶,除了刘婆婆这种比较罕见的侧向发育型肿瘤,消化道还有很多其他肿瘤,大多可防可治。
胃肠镜检查就是发现早期胃肠癌的主要手段。
当它还是一个小息肉时,你来做检查,医生处理掉了,每年复查,或许可以保你一生平安。
但是,如果你不开始第一次检查,息肉就会肆意生长,最终不可收拾。
动图来自SOOGIF
临床上,很多老人家就是因为开始第一次胃肠镜检查的时间太晚,一来就是大单。
所以,长辈们,请一定要知道筛查的重要性,主动体检,主动预防,就从一次胃肠镜检查开始吧!
来源
消化内科
深院小宣
————推荐阅读————
1、到底查TCT还是HPV?教你读懂“宫颈癌”筛查报告!
2、国产HPV疫苗5月起可以预约,打两针就行?
3、宫颈癌的3个早期信号,女性朋友们要小心!
4、如何进行宫颈癌筛查?医院吴瑞芳教授为您解答!
5、HPV检测阳性,该怎么办?医院王建东教授为您答疑解惑!
6、孕期如何预防宫颈癌?医院毕蕙教授为您支招!
7、什么是性传播感染与HPV感染?医院刘朝晖教授为您揭开神秘面纱!8、hpv疫苗究竟怎么用?医院魏丽惠教授为您解答!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