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可谓是一种高发疾病,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得胃病,不良的作息,不良的饮食习惯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产生,胃肠息肉是胃病中常见的一种,那么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平时应如何防治呢?
10月12日(星期一)20:00,医院消化科主任陈崧主任医师来到了由仙芝楼特约播出的福建新闻广播《共享大医生》栏目直播间里,与大家聊聊胃肠息肉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直播的精彩内容吧。
什么是胃肠息肉?当主持人询问陈主任,胃肠息肉有什么症状时,陈主任说:“胃肠息肉通常是没有征兆的,一般都是在胃肠镜体检时偶然被发现,不过,如果是一些大的息肉,比如胃里的一些息肉,可能会引起胃痛等症状,但并不典型。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大的靠近肛门口的息肉,可能在排便的时候,会脱落出肛门被发现,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来说,还都是通过检查来发现的。“
那么,胃肠息肉到底是什么呢?
陈主任表示:“像消化道,包括胃、大肠,都是息肉比较容易生长的地方,特别是肠道息肉,相对来说,对胃的息肉比例会更高一些。通常来说,消化道息肉就是消化道黏膜层隆起性的一个病灶。具体是什么性质,需要做病理化验来证实。”
胃肠息肉会癌变吗?
肠道息肉对身体的危害相对还是比较大的,若没有早发现,息肉一直在长大,是有可能会发生癌变的,对身体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陈主任在直播中反复提及,早期胃肠息肉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如果没有体检习惯,可能等息肉长到很大都没有发现,如果等到症状出现,在去检查,有可能就已经发生癌变了。
胃肠息肉都需要切除吗?
陈主任表示,对于不同息肉,需要分别对待,像扁平、表面光滑的小息肉,病理证明不是腺瘤性息肉,可适当的定期复查即可。
为什么会长胃肠息肉?一、饮食因素
肠息肉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长期熬夜、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习惯的人患此病的几率较高,吃的食物油太多,就要分泌出更多的胆汁来乳化掉脂肪,胆汁在转化中会分泌出细胞毒性,损伤到细胞,细胞就会慢慢变成息肉。吃进去的纤维素不足,不仅会便秘,还会让肠道内的粪便堆积,有毒有害物质长期在肠道里发酵,无法排出。
二、遗传因素
很多的疾病都是父母遗传或者隔代遗传给孩子的,这种遗传占据发病人群的1.6%~12.0%,这种突变的病理基因会造成肠息肉,我们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