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啥要打气球?因为简单。
刷题为啥要刷难题?因为难,才能“动”脑子,难才能成学霸。
1
美国打下个咱们流浪过去的气球,举国欢腾。为啥呢?因为打气球简单,你让他试一试打个辽宁号。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他们真做不到。
这是不是像极了某些娃,刷题只刷会做的?看着娃一天天的奋笔疾书,一考试还是涛声依旧。他们在干啥?在伪装勤奋。这种娃考完试态度非常诚恳,甚至主动要求增加训练题目,问题是一布置难题,往往就和你讨价还价,能不能布置点我会的啊,老师!
而我们的某些学校也往往盲目布置那些中等难度的无意义题海。这有毛用啊!中等难度的题大部分人都会。凭借这个能够成为高手么?高手当然要做那些大部分人不会的东西啊!否则高手不是满天飞了吗。
2
而学霸是啥样:老师,这题我会,能不能弄点有难度的?
其实我和大家聊过好几次了,当年我是如何以艺术生身份,数学一年从36分逆袭到分的。今天再说个角度:有计划地自虐。
实话实说,当年数学考36分,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真的不会啊,这是蒙的分数。那个时候因为家里穷,搞不起艺术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文科。其他都好办,至少能够看懂题目问啥。就是这个数学,题目都看不懂。怎么办?凉拌,开干。
当时我把所有的数学课本认认真真研究了一遍,保证自己能够看懂题目了。然后直接拿来历年高考真题来刷。别人一个选择题,可能1分钟搞定,我大概要半小时,一边翻书一边做。每一次做完一道题,感觉脑子是空的,很疼。后来看了点神经学方面的书才知道,那是大脑脑细胞之间在建立突触。人类的思考,底层就是脑细胞之间的通过神经突触建立联系。学习的生物本质就是一群本来没啥关系的脑细胞之间,强行建立了一系列复杂之极的突触。
所以啊,每次刷完一个题,头疼。你想自己脑子里面有动静,不疼就见鬼了。你感冒过吧,那个时候的头疼经历过吧。那个时候你头疼仅仅是因为脑子某个部分的温度或者血压有了一点点变化,你就头痛欲裂生不如死了。这个过程想一想要持续几个月,大概是我当时的感受。
当我能够把选择题控制在1分钟之内做完的时候,是高考全部数学选择题,当时是13道。最后两个是压轴难题,一般要5分钟搞定。居然只用了1个多月。
要知道我可是准备忍受6个月的。当然,这个时候我的准确率惨不忍睹,只有不到一半。中间有同学和我说,要不循序渐进一下?先刷点北京上海的容易题?之后再啃真题?他看着我每天头疼都难受。我想了想,不行。当时的想法很单纯,考啥耍啥,为啥要舍近求远?我其他科还要复习啊,那里有那么多时间。别人学三年的东西,我必须一年内全部搞定,还得学到前20%,要不没办法稳走大学。我家里人就给了我这一年时间,因为穷。
3
接下来就是想办法提高正确率了。我那个变态同学,就是最后上了北大本硕的那个家伙,我看他做一个选择题只用我一半都不到的时间。我就想我也得这样。于是借了他的手表,当时我买不起。学他那样强迫自己也把做题时间控制到30秒内。
熟悉的头疼感又来了,这次更加痛苦。明明知道思路,但是脑子就是跟不上;明明很眼熟,那里见过的题目,死活想不起来解法。每次高压力限时训练后,要么是做不完,要么是严重超时。关键是脑子更难受,就是那种似乎有啥东西从内部把脑子都吸走了的痛苦。抬头看东西都是模糊的。后来明白,那是脑细胞之间神经突触由细弱到粗大的过程,是脑细胞建立更庞大的神经联系的过程,不疼才有鬼。要知道大脑是人体最耗电的器官,如果你的大脑不经常向某个地方供能,那么那个地方的毛细血管、微血管就不会那么密集。只有你经常要用到那部分脑子,你的血管才会在那里发达起来。Md,又是脑内出动静。
大概又过了一个来月,我才把时间控制住了。这个时候头疼就慢慢减弱直到没有了。然后呢,最神的事情发生了。一道题只要扫一眼,就知道他的坑在哪里。一道题读完,脑子里基本上已经有答案了,而且还有了三四种解法。题目的正确率从可怜的一半,很快提升到了80%。
4
这个时候再看身边哪些“循序渐进”的人,他们那里是在循序渐进,根本是在舒适区反复磨洋工,感动自己,是勤奋的懒惰。
当我的选择题搞定之后,开始去刷计算题、简答题了。这就没啥难度了,轻车熟路。自虐一个月基本搞定。
说上面这些,不是在自我表扬,而是我想告诉你,刷题一定要刷难题。没有难度也要给自己制造难度,限制时间,限制正确率,限制解法等等。
一句话,就是要上难度,难到你自己要下大决心才敢做的难度。
就这个灵,你敢,你就能干好。
一开始你会脸红心跳,等到习惯后,你忽然发现你的大脑可以适应这种复杂思维了。而且会将这些东西变成吃饭、喝水、走路一样的自然行为,你其实根本就没有多花费啥精力,这些原来的难题就作对了,还很省时间。这就是学霸的终极秘密,他们已经习惯了高难度问题,他们完全将复杂思考作为了脑子的肌肉记忆。
学神的话,别问我,那是基因问题。
5
再说一下我儿子。5岁的小孩子,我硬逼着他每天认识、写五个字。一开始他是各种撒泼打滚,各种不干。我也知道这很难,所以我就陪着他。当他认识到这是每天必然的事情后,他一边写一边哭,因为他记不住,写不对。
然后,我试过让他只认不写,只看不动手,效果很差。经常今天记住啦,第二三天再问,和没有学过一个样。而动过手写的字,可以维持很久的记忆。所以我咬着牙继续坚持,陪着他学,陪着他写。坚持了一个来月后,现在他可以自学认字了,只要我和他商量好,把字音字义说一二次,他就可以自己在白板上写了。当然这么大的孩子,我不要求他写得多么美,只要笔顺对,笔画基本对,字形能有个样子,就算过关。
我的学生呢,我基本上一上手就陪着娃来搞中高考真题。难就难,多讲几次,慢慢就会了。审题一泡污,就一个字一个字给他们拆解。立意跑到姥姥家了,就一个角度一个角度给娃分析。文采是渣渣辉,就一句话一句话地改。一篇文章不到中高考高分的程度,坚决不停。当娃们习惯了真题之后,回头再看他们自己的期中、期末试题,娃说不费脑子都可以写好,写这种作文就是个体力活。
我知道他们累,知道他们难,知道他们没有时间,但是难度坚决不能减。我要让他们习惯这种复杂的思考,把这些思考的套路焊死在他们脑子里。让他们做同龄人的题目时候,全部变成体力问题而不是脑力问题。
当然,这个过程有的人长,有的娃短。但是套路就是这个套路,效果大家看本号之前发的学生习作也应该感受到了。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