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胃息肉胆息肉鼻息肉切还是

身体各部位大大小小的息肉,要不要治,会不会癌变?

一些人拿到体检报告后,被报告显示的身体某个部位的小息肉而弄得十分焦虑。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肿瘤的前期征兆,也有些可能是良性的,不用过多在意。那么哪些需要提高警惕,该如何治疗呢?

案例:

李先生48岁,前不久因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医院做了个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有一个7毫米的息肉,医生建议可在内镜下切除。这让李先生很纠结,息肉一定要手术切除吗?不切会癌变吗?

解析:

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

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当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但数量越多,癌变机会越高;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变率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变率则为50%。

但是,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因此,一旦出现上医院做肠镜检查。

如果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切除,再送病理检查,明确治疗。

此外,因肠息肉易复发,一定要定期复查。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远离烟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该2年至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案例:

杜先生今年46岁,平时很中意饮食,也无烟酒嗜好,在一次体检中偶然发现了胃底腺瘤性息肉,这让杜先生整天忧心忡忡:胃息肉危害大不大?会不会发生癌变?

解析:

胃息肉也大概有两种类型,即炎症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胃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30%~58.3%,被人们称“癌前病变”。

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首先要做活检病理证实息肉是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可以选择胃镜下治疗),以绝后患。

如果是增生性息肉,依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有H.P菌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需要根除H.P菌;

炎症性息肉体积比较大的直径>2cm者,也建议切除。

由于胃息肉容易复发,切除后,要在3-6个月复查一次。

案例:

41岁的秦女士是一位小学老师,日前,她突然出现声音嘶哑,想到可能是用嗓过度,就没引起重视,可一个星期过去了,声音嘶哑的情况并没得到好转,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声带处长了一个息肉。

解析:

声带息肉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长期发声不当、长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症有关。主要表现为声嘶,嘶哑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异,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

声带息肉不仅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若息肉较大阻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难。

声带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

但很多息肉在癌变后,患者并没有很强的不适感,息肉就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

因此,一旦出现声音嘶哑、喉部异物感、咽喉干痒疼痛,医院做纤维喉镜明确诊断,必要时也可在医生建议下做手术摘除。

案例:

最近,陈女士在单位安排的每年一次体检时发现了胆囊里有一个0.4×0.6厘米大小的息肉,而且报告单上还显示:壁欠光滑。她听身边的人说胆囊息肉可能会癌变,一时慌了神,全家人也都非常担心她。

解析: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目前胆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长期饮酒,高脂饮食,不吃早餐、压力大、熬夜及生活不规律者,容易得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但也要预防癌变。

一旦发现就要定期复查,如果符合以下手术指征,建议尽早手术治疗。如胆囊单发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宽,位于胆囊颈部,年龄超过50岁;胆囊多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且有症状;胆囊息肉直径小于5毫米,无症状,要每3~6个月随访,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等。

案例:

近段时间,小王一直以为自己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症状越来越加重了,医院去开点药,谁知道通过鼻内镜检查,医生发现他鼻部竟然有个息肉,建议尽早手术治疗,避免耽误病情治疗。

解析:

鼻息肉常出现在上颌窦、筛窦、中鼻道、中鼻甲等处,是一种良性小肿瘤。鼻息肉患者常有鼻塞感,如果息肉持续长大,鼻塞感会加重。

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能会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退,还可引起打鼾、鼻窦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并发症,更致命的是可引发癌变。因此,一旦出现鼻塞感加重症状,医院做鼻窥镜检查。如果确诊是鼻息肉,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在治疗上,如果息肉患者病情不重,可用皮质激素喷鼻剂喷鼻,并持续观察;如果息肉较大、症状较重,则要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做活检明确诊断。

案例:

陈女士今年40岁,上个星期拿到了单位的体检报告单。报告显示有宫颈息肉,医生建议到门诊做进一步检查。这让她非常担心,宫颈息肉这个病需要怎么治疗呢?宫颈息肉会不会演变成宫颈癌呢?

解析:

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的结果,大多为良性,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会有与月经类似的出血症状。因宫颈息肉会产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所以会破坏阴道生理环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会形成黏液栓,阻碍部分精液进入子宫,影响受孕。如果在孕期发现宫颈息肉,息肉会慢慢长大出血,影响孕期健康。

因此,女性应定期做妇科检查,一旦发现有宫颈息肉,应尽早治疗。

若息肉较小时,可先药物消炎。如果超过黄豆粒大小,可微创手术切除。

术后应进行病理检查,确诊息肉性质。若病理检查有恶变,要进一步治疗。

若无恶变,因宫颈息肉易复发,术后也要定期复查。

益生菌是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之一

人体内益生菌的数量超过细胞20倍。

一个健康的人,有超过10-30兆益生菌和酵母,而只有1兆个细胞在我们的身体。据玛丽艾伦桑德斯,如果在我们的身体里的细菌被裁减首尾相连,他们将环绕地球的2.5倍。

益生菌负责我们70%的免疫反应

据亚当斯凯西博士,益生菌发挥我们在70-80%的免疫反应作用。益生菌刺激了从T细胞巨噬细胞。益生菌还能激活细胞因子和吞噬细胞来协调免疫反应。

益生菌将成为绿色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会造成抗药性的超级细菌,MRSA(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于许多不同的抗生素......,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免疫所有人类已知的抗生素。

然而,益生菌能自如地击败这些超级细菌。益生菌和致病菌一直争取数十亿年。而健康人有完善的益生菌环境可以击败致病细菌。事实上,人类已经存活抗生素发明之前,是证明益生菌有多么强大。

瓦列里五斯米尔诺夫写道:“21世纪益生菌将成功的对抗传统药物的医药市场,特别是那些用于预防疾病的目的”

斯米尔诺夫博士点的深刻的是,益生菌正将成为21世纪的抗生素。这是因为它们的有效使用,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医学观点以前抗生素那样对疾病的方式。

益生菌临床使用注意事项

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抗菌药和微生态制剂是否会影响活菌制剂的功效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例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多西环素、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呋喃唑酮、甲硝唑等28种药物敏感,不宜同时服用,可选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颗粒耐药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不宜与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四环素、甲硝唑等同服。临床上如需益生菌与抗菌药合用时需间隔2~3小时。

铋剂、鞣酸(如鞣酸蛋白)、药用炭、酊剂(如颠茄酊)等能抑制、吸附或杀灭活菌,亦不应与微生态制剂合用。

服用方法

益生菌制剂多为活菌制剂,不能耐受热,服用时不宜用热水吞服,宜选用37℃以下温水服用。

大部分抗菌药都对胃黏膜有刺激,因此益生菌宜在餐前服用,间隔2~3小时,在餐后服用抗菌药。

这种前后服用顺序并不绝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时间间隔必须要满足。

赞赏

长按







































消除白癜风
白颠疯会自己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zl/1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