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三个女人,三代女人。在不同的年代,上演着看似不同,实则相同的故事。三代女人中,茉应该是全片的主角,少年时的她好比鲜花怒放,引来蜂蝶无数,单纯的她独钟情于为他实现明星梦的孟先生,为了孟先生,她背弃了母亲,离开了家庭;当青春如鲜花般昙花一现,蜂蝶都另寻新欢,她淹没在普通的女性生活中,看着子孙辈的女性在她们的人生道路上,重复着自己年轻时的人生角色,她开始扮演起当年母亲的角色。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相比于茉,莉和花都是配角,她们和茉一样为了爱人可以豁出一切,为了爱人尝遍辛酸。她们是茉年轻时的比对,是她老年时的痛楚。《茉莉花开》揭示了中国女性的共同特性,那就是为爱而痴狂。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为了一个陌生的爱人,不惜和最亲的亲人决裂。不能不说,她们是勇敢的,她们是无私的,从爱人的角度说,她们是宽广的。中国女性这个特性和她们所身处的时代无关,和她们的身份也无关,这样勇敢、无私、宽广的女性远不止这一家三代,讴歌中国女性对爱情如何执着的故事,讲上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但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我们不以一个爱人的角度去看这几个女性,我们从一个独立的个人角度去看这几个女性,你会发现,结论变了,这几个女性在保卫爱情的过程中,失去了多少东西。你可能会说,她们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亲人,我说不仅是这些,我说她们失去了自我,一个人失去了自我就失去了一切。剧中的茉不明事理,不晓人情,到死也扔不掉孟先生送的香水。爱情的漩涡卷走了她所有的理智和尊严。当然,有得就有失,但是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为了和某一个人的爱情,放弃其他所有的感情,权力,责任,连最起码的自我都没有了,是不是再伟大,再无私的爱都会变得自私,变得陕隘,这样的爱还有多大意义?爱情是人格的奢侈品,只有在拥有完整健全的人格下,爱情才会闪烁光辉。不错,在某个制度压抑人性的时代,某个女性冲破牢笼,为爱人不惜一切的所作所为是伟大的,是值得歌颂和敬佩的。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这种歌颂才是特殊,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歌颂抨击的是时代。现在,我们的时代变了,当我们真的迎来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时代,而这时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女性在为爱情放弃一个人拥有的自我,这到底是中国女性的伟大还是卑微?电影中的三个女性都没有自我,她们生命的全部就是男人,某一个男人。总算八十年代末的新女性阿花,在经历了爱人的背叛时懂得了醒悟,懂得放弃,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沉甸甸的,女人只有为男人才会坚强,只有被男人愚弄了才会懂得自尊。女性为什么就不能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已经千百年了,这样没有自我的女性形象还要延续多久?
虽然电影的名字叫《茉莉花开》,但电影中三位女性的故事一点都不像茉莉花般清新雅致,芳香幽幽,倒像是上海人爱吃的小菜,讲究“浓油赤酱”。我想当代的中国女性,该到“茉莉花开”的时节了。茉莉花开,香远溢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转载:沈礼淳的博客,写于-06-29。
前一篇:成长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