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什么,需要怎样治疗呢

早期白癜风怎么治愈 http://m.39.net/pf/a_4361612.html
01肠息肉的概述

  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大概为10%。可单发,也可多发。分为①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特别是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很高。②错构瘤性息肉,P-J综合征患者消化道内的息肉,癌变几率很小。③炎性息肉,又称假息肉,常继发于各种炎性疾病,不发生癌变。④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比较多见,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第一种叫肿瘤性息肉,后3种称非肿瘤性息肉。

2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小的息肉一般无症状,较大时才出现便潜血、鲜血便等症状。青年性息肉往往自然脱落并出现便血,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套叠或在肛门外露出。多数起病隐匿,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粘液便,粘液血便,偶有腹痛,少数患者排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长期便血或贫血。另外,注意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如:多发的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皮肤、粘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总之,4大临床表现是大便带血、大便性状和习惯改变、便秘和腹泻、腹痛。

3肠息肉的形成原因

  ①饮食因素: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大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②机械损伤和粪便刺激: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它因素可造成肠粘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使肠粘膜受到破坏,形成息肉隆起。③炎症刺激: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④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

4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适用于蒂较大的息肉。②活检钳除:多用于单发小息肉。③粘膜切除:用于无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④分块、分期摘除:息肉较大,无法一次性切除,可以分块切除;息肉较多,可以分次定期切除。注意:内镜下无法切除时,则须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一般每年复查1次结肠镜。情况稳定后,2-3年随访1次。

5肠息肉的注意事项

  早期发现大肠内的良性息肉,不仅可以消除癌变隐患,还可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以距离肛门10厘米之内的腺瘤为例,如果是良性的,可以经肛门把腺瘤直接从肠壁上取下,手术风险小,费用低。若已经发生癌变,须把癌变部分切除,还必须截去肿瘤附近相应的肠管,有时甚至需切除肛门。因此建议发现息肉最好及时切除。

(注:由于患者病情的差异性,以上科普内容供您参考,不能替代医嘱!)

专家介绍李洁消化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

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消化系统肿瘤以化疗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特别是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胃肠间质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的内科治疗。期间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bramson肿瘤中心做访问学者,并曾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和美国UCLA接受短期相关专业培训。任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神经内分泌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消化系统肿瘤(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肿瘤)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以及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的研究,胃镜检查诊断及治疗。

医院

医院是一所全面医院,集肿瘤筛查、诊疗、远程会诊为一医院,国家医保定点单位、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保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单位。

医院在专家团队、诊疗方案、技术水平、服务价格、医疗管理等方医院全面接轨,医院指导和管理南郊医疗业务、提供日常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派驻各学科专家定期出诊、实时会诊,派驻医护人员在核心岗位任职,确保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服务。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yq/81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