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肿王风华教授病友群交流实录

治疗白癜风时间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914/5696797.html

年1月12日周日15:00

医院的王风华教授欣然接受邀请,在熊猫病友群中,和大家就结直肠肿瘤的内科治疗策略进行了一次科普和交流,由于热情的群友不断提问,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为了让更多的病友受益。“熊猫和朋友们”的志愿者特地把讲座的部分内容整理成文字,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活动发起:Lily活动记录:小琳、一川烟草、乐夕

校稿:韩凯

志愿者打算代表着熊猫群全体成员的心意,送王教授一个小纪念品,结果在诊室外等了六个小时。上午的门诊看到下午三点,午饭也没顾上吃,但是她和助手依然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一线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一直是处于紧张的状态,作为患者,我们常常觉得在诊室外面等的时间太久,医生给自己看诊的时间不够。但设身处地的去想一下,医生也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所以在我们看诊之前,尽量把病历和资料整理得更清楚些,看诊时把关键信息简洁的表达出来。看诊结束后对医生发自内心的说一声谢谢。相互理解,医患关系才会越来越好。

王风华教授简介: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内科医教研工作十余年,在肿瘤内科治疗和抗癌新药研究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先后牵头或参加国自然、省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等10余项,参编专著3部,参与中国肿瘤临床协会(CSCO)胃癌诊治指南编写。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化疗学组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1.对于II和III期肠癌术后辅助化疗,FOLFOX和CAPOX怎么选?

FOLFOX和CAPOX,是目前各大指南也是临床实践中对肠癌接受手术治疗以后的辅助化疗方案的推荐。两个方案的区别:

(1)周期:CAPOX是三周方案,FOLFOX两周重复给药方案。

(2)给药途径:CAPOX是用口服形式的卡培他滨。FOLFOX方案是用5-氟尿嘧啶,需要通过静脉通道的形式持续给药48小时。

二者在临床上推荐的优先顺序:高危二期(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更容易复发转移的)、常规的三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优先推荐CAPOX,一是因为治疗的方便性,打完针以后就回家带药口服,居家治疗,同时避免插管的麻烦以及插管引起的并发症。二是近几年循证医学证据,CAPOX有更好的数据支持,包括疗程数上的安排。

但卡培他滨是口服药,需要经过肾脏的代谢,如果患者慢性腹泻、吞咽困难,吸收有障碍,不利于药物吸收,这情况优先推荐FOLFOX静脉注射方案。另外就是卡培他滨的毒性反应,比如严重的手足综合症(手足皮肤红斑严重,疼痛严重的会导致水肿,溃烂),医生也会优先推荐FOLFOX方案。

2.对于III期高危,比如T4、淋巴结转移多的病人,进行基因测序有没有什么临床意义?是否支持在辅助化疗中加入靶向药?

目前基因检测的意义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病情预后判断;

二是指导治疗,特别是靶向药物治疗的选择;

三是遗传性相关疾病的筛查。

从治疗角度来看,基因检测对三期肠癌(无论是不是有高危因素),在三期肠癌以手术为核心的围手术期治疗中,暂时还没有明确的靶向药获批。

靶向治疗基因检测,特别是抗血管目前查的几大靶向药,目前在临床当中用的比较多的,一个是针对抗血管生成的信号通道通路的靶向药(贝伐珠单抗也叫安维汀),另外一个是针对表皮生长因子EGFR相关信号通路的药物(西妥昔单抗也叫爱必妥)。这些药物对于晚期肠癌已经成为主流的药物,常与化疗方案搭配,在化疗期提高治疗有效的空间。但是在早期肠癌一到三期的患者(没有转发生转移),根据以往的基础理论以及现有的临床研究角度来看,在化疗基础上加上靶向药,并没有减少疾病的复发或改善生存质量。

免疫治疗已获批用于晚期肠癌治疗,对于怀疑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这几年有数据来显示这些群体的化疗效果相对会差,对于这个群体的术后辅助治疗可能要考虑到免疫治疗或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所以,针对早期癌症患者,从遗传风险的筛查的角度,会常规推荐MMR免疫组化的检测。

针对不同分期的肠癌患者,基因测的侧重点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做基因检测,都是多基因的(不是单基因的)检测的二代测序,就把所有的一些常规致病基因纳入其中来了。总的来说,就是对于三期肠癌的患者,我们目前的在临床实践中是推荐做MMR状态的检测,但是对其他的一些在晚期肠癌的相关信号通道,如BRAF、KRAS、NRAS、HER2等目前暂时没有作为常规推荐。

3.对于低位直肠癌,进行同步放化疗的过程中,加入奥沙利铂或者伊立替康是否可以提高PCR率?加药需不需要对病人进行分层、筛选?比如年龄,UGT1A1状态?

对于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淋巴结阳性的T3、T4患者,我们目前的标准治疗是术前放化疗,然后手术,术后的辅助化疗是在全球达成共识已经有十多年了。近几年大家都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希望在以往的同步放化疗单药的5-氟尿嘧啶基础上加上化疗药,联合化疗奥沙利铂或者伊立替康,或者有的更积极地在这基础上,会把三个药物联合在一起,或者还会联合靶向药物。但这些,目前都还属于临床研究的阶段,没有形成很成熟的结论推荐给临床当中去使用。

确实是跟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一样的,在单药化疗的基础上再加上另外一个化疗药物。像问题中提及的奥沙利铂或者伊立替康,确实会提高肿瘤的有效率。希望通过提高肿瘤有效率,继而提高R0的切除率。减少疾病转移的复发生存,去改善生存。

所以目前的很多临床研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yy/66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