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海妇科微创高峰论坛(暨APAGE上海区域会议、暨华东地区妇科内镜协作组会议)”于.09.23在医院盛大开幕,为促进微创外科的学术交流,推动妇产科同道走向国际,亚太妇产科内视镜暨微创治疗医学会及上海市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携手华东地区妇科内镜协作组举办此次高峰论坛。
本次大会以“推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为宗旨,突出微创诊疗特色,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展示与交流妇科内镜及微创领域的最新进展,除专题演讲之外,会议还设有精彩的视频交流,内容涵盖妇科肿瘤及普通妇科(包括妇科盆底疾病、子宫内异症、不孕不育症)的腹腔镜、宫腔镜手术等微创治疗。大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妇科微创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并就相关手术进行现场直播。讲题内容丰富密集,精彩纷呈的报告令参会者耳目一新。
本次大会由医院党委书记华克勤教授、医院李奇龙教授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孙静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开幕式由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孙静教授主持,简短开幕问候后,孙静教授介绍此次大会各位嘉宾:华克勤教授,李奇龙教授,林保良教授,段华教授,林俊教授,程文俊教授,吴大保教授,张向宁教授,赵欣教授,林元教授等;以及倪云翔教授、惠宁教授。
大会主席、复医院华克勤教授致欢迎辞。
华克勤教授指出本届上海妇科微创高峰论坛聚焦于妇科微创诊疗领域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技术与新方法,旨在推动华东六省一市与亚太地区微创外科的学术交流,全面促进妇产科学发展。来自国内外妇产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将围绕妇科学领域的热点、难点以及保留器官与生育功能的微创治疗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结合手术演示与优秀视频展播进行手术技巧分享。妇科微创论坛将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共所有妇产科同道交流,进步,医院普及微创技术。
浙医院院长,浙江省医学分会妇产科分会主委林俊教授致辞:祝贺新的华东地区妇科内镜协作组成立,并代表新的协作组,简短回顾历史:华东妇科内镜协作组前身是年成立的上海妇科内镜学组,首任组长张惜阴教授,后任继往开来,为妇科内镜的普及与规范开展搭建了良好平台。林教授衷心感谢国内外专家教授对华东内镜的发展作出的无私贡献,并恳请继续支持与指导。
亚太妇产科内镜暨微创治疗医学会理事会(APAGE)主席李奇龙教授致辞:首先肯定了华东地区内镜协作组引领中国内镜的发展,并与APAGE密切配合,其影响力辐射到了亚太地区。期待通过频繁的交流能充分展示妇科内镜最新知识与创新技术,造福于世界妇女。预祝攀越颠峰,迎接更成功的未来。
开幕式最后,孙静院长宣读了新一届华东妇科内镜协作组的组长、副组长、组员名单,并由段华教授给组长、副组长颁证,荣誉证书的背后凝结着付出、担负着传承,预祝华东六省一市妇科内镜团结协作,再续辉煌。
开幕首日风采之—特邀报告Section1李奇龙教授:《Theriskofinnovation》
来自台医院的李奇龙教授以“创新”为主题,为我们带来了《Theriskofinnovation》即,“创新之风险”的特邀报告。创新的五大准则包括:洞悉趋势、打破陈规、简化繁复,创新需要以病人中心,同时需要承受风险。对于妇科手术而言,从开腹到腹腔镜,再到如今选择自然孔道手术,是妇科手术创新的体现。虽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但手术中容易发生输尿管损伤等。李教授通过视频展示了一例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植入术,成功治愈了并发症。再比如LEE-HUANG穿刺点,位于脐与剑突之间的连线上,对于盆腔巨大包块手术具有优势,但在穿刺过程中,容易发生胃损伤。李教授的讲课谈古论今,从孔子、哥白尼、伽里略到RauolPalmer,内容生动。他强调“创新才能永续”,期待“医疗不责难制度”的到来,使我们医生在历史画布上,使用丰富的色调,尽情绘出医学奇迹。
段华教授:《子宫畸形的微创诊治进展》
子宫畸形,作为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畸形,是影响受孕、妊娠及产科相关并发症的根源。根据年AFS分类,包括米勒管发育不良、单角子宫、双子宫、双角子宫、纵膈子宫等。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段华教授理论结合临床,从胚胎起源角度给大家分别介绍了如何简化记忆不同类型子宫畸形。段华教授通过大量精彩视频演示、重点介绍了“残角子宫”与“斜隔综合征”的鉴别、“中隔子宫”与“双角子宫”的鉴别、“阴道纵隔”与“双阴道”的鉴别。对于“可疑纵膈子宫”的病例,段教授强调需在术中应双侧宫颈管同时探查,避免遗漏宫颈管部位的潜在纵膈。她指出,对于“斜隔综合征”患者无需切开子宫或切除子宫,而应扩通流出道。
林保良教授:《子宫腔内病变的宫腔镜管理》
来自日本川崎大学的林保良教授为我们带来《子宫腔内病变的宫腔镜管理》。他介绍了他主编的专著《子宫镜的临床ABC》、《宫腔镜的临床应用》,供大家参考。在讲座中林教授聚焦于异常子宫出血(AUB),针对各类原因,参照PALM-COEIN分类系统,逐一讲解了宫腔镜的价值。林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发明了多种适合宫腔镜手术的“林氏”器械,包括:各类抓钳、息肉圈套器、持续灌流外套等。随着技术的革新,除了硬性宫腔镜,纤维宫腔镜(软镜)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引起AUB的原因,而小口径的诊断性纤维宫腔镜可适用于门诊手术,配合视频展示,林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利用不同类型的器械使得息肉摘除、困难IUD取出等手术变得简单易行。
华克勤教授:《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的关键问题》
复医院华克勤教授给我们带来了题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保留生育功能的关键问题》的专题讲座。约有21%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系未孕女性,因此,保留其生育功能成为一重要议题。与超声检查相比,在内膜癌的诊断价值中,宫腔镜具有高敏感性、特异性,可减少漏诊,显著提升早期诊断率。全面的术前评估,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能保留生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增强MRI。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等代谢异常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向正常细胞方向转化,因此,对于年轻、有迫切生育要求、IA高分化G1,无脉管、淋巴结受累,ER/PR(+)的患者,可选用以高效孕激素为主的“保育”治疗方案。华教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高效孕激素药物,及其相关副作用。“保育”治疗方案后的密切随访尤为重要,包括:每3个月的宫腔镜检查、尽早促排卵治疗及影像学评估等。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望给“保育”治疗带来新思路。
林俊教授:《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内镜手术方式选择与要点》
根据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可分为浆膜下、肌壁间及粘膜下三类。根据Haarlem分型,可进一步将子宫粘膜下肌瘤分为0型、I型、II型。来自浙医院的林俊教授首先为我们展示了宫腔镜下不同类型粘膜下肌瘤的形态。子宫肌瘤内镜手术治疗的的方法包括1、抓取或宫腔镜下冷刀;2、宫腔镜下电切术;3、宫腔镜下旋切术;4、腹腔镜下II型子宫肌瘤剔除术。林俊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临床诊疗经验,通过精彩手术演示逐个为大家讲解了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并针对可选择的器械及手术注意点给出了自己的经验总结。最后林教授指出,粘膜下肌瘤内镜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肌瘤的大小、类型及与子宫肌层的关系。
狄文教授:《输尿管盆腔段的解剖和保护》
狄文教授,现任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会上带来题为“输尿管盆腔段的解剖和保护”的报告。输尿管损伤是妇产科手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中,盆段输尿管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是输尿管最易引起损伤的部分。盆段输尿管损伤的常见原因有人为因素、病理学因素及解剖学因素。狄教授指出,盆腔段在解剖上有5个易损伤处:与髂血管交界处,与卵巢窝交叉处,韧带内部分,与子宫动脉交叉处及子宫颈旁进膀胱处,分别展示相应的腹腔镜手术视频进行讲解。对于盆段输尿管管手术的保护措施包括重视盆腔解剖、注意各个易出血位点及输尿管的血供、术前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及术中操作应保护输尿管。狄教授特别强调,掌握输尿管隧道形态及保护输尿管鞘是术中避免输尿管损伤的重要因素。
程文俊教授:《腹、盆腔肿大淋巴结清扫的技巧》
来自于南京医院、医院妇科主任程文俊教授,通过一例伴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的输卵管癌病例汇报和精彩手术视频演示,分享了腹、盆腔肿大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巧,强调了暴露肾静脉,要把十二直肠游离拨开,术中清晰暴露双侧输尿管;为避免卵巢血管损伤,可使用钛夹预先夹闭粗大血流,减少视野出血及血泊中的误损伤。当解剖层次不清晰时,可使用剪刀游离锐性分离层次后,再换能量器械。避免暴力撕拉。她还详细介绍了腹腔镜下大网膜的微创切除有很多优点:如视野更清楚,可避免脾脏血管的损伤,脾脏包膜的撕裂,腹腔镜可以精细地沿胃大弯的弓下切除,避免胃瘫。另外,程教授强调手术者要熟悉并掌握腹腔镜下血管缝合技术,具有一个优秀团队。当腹腔大血管破裂出血情况下,能够腹腔镜下迅速缝合或中转开腹。她最后强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也涵盖了肿大淋巴结的清扫。
吴大保教授:《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共识与争议》
传统的宫颈癌治疗方案使患者永久丧失生育能力,而现代观点越发注重保留器官的功能。由于宫颈癌生长速度相对缓慢,远处转移少见,为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带来了可能性。医院的吴大保教授针对“宫颈癌保育的共识与争议”带来了他的解读。根据年NCCN指南、及年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建议,对于早期(IA-IB1期)有生育要求的宫颈癌患者,可采取“保育”治疗方案。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宫颈锥切、单纯性宫颈切除及广泛宫颈切除术。吴教授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手术的适应症、主要手术步骤、及手术入路。与此同时,吴教授也指出,对于“保育”治疗方案目前就以下议题尚存争议:1、大于4cm的肿瘤是否仍然可以采取“保育”治疗?2、不孕患者是否可以保留生育功能?3、“保育”术中是否需要预防性宫颈环扎?4、“保育”术中是否需要固定子宫体?5、“保育”手术是否存在潜在的生育影响?6、对于存在复发的高危因素的患者该如何处理?7、完成生育后,是否需要切除子宫?这些议题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向宁教授:《腹腔镜处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几种术式探讨》
盆底功能障碍(POP)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分娩损伤、超重、绝经后低雌激素水平、腹腔内压力增高等。医院的张向宁主任首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了盆底“三个水平”理论及POP分型。一度风靡的网片治疗,因存在网片暴露、侵蚀等不良反应,FDA对经阴道行网片植入手术治疗POP发出警告。尽管对于POP治疗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手术,但手术方式多样,包括阴道侧旁修补术、阴道骶骨固定、骶骨韧带缩短固定等,目前对于POP的治疗方案尚无“金标准”。张主任最后以手术视频的方式,展示了阴道骶骨固定术,并讲解了此术式的适应症、手术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术后发生阴道顶脱垂等。
主持风采文稿撰写:易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