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4日,欧洲妇科内镜学会(ESGE)亚太区域会议迎来第二日精彩议程。会议以妇科肿瘤、普通妇科、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主题分为三大分论坛,国内外妇科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精彩学术报告、展示手术视频、传递全球前沿。中国妇产科在线作为本次大会的合作媒体,继续为您报道。
普通妇科论坛~
比利时生命专家中心RudiCampo教授:宫腔镜数字化门诊建设
RudiCampo教授带来了题为宫腔镜数字化门诊建设的演讲。数字化宫腔镜是精准医学的一个新概念,整合微型手术器械和影像电子技术,可以提供精准、高清、高效、快捷的子宫腔疾病检查和治疗。目前的新技术可以将3D超声和数字化存储系统整合到宫腔镜设备装置中,可随时进行监护和引导,实现更好的一站式的宫腔镜诊治。RudiCampo教授分享了一项多中心的随机化例Trophy门诊宫腔镜诊治的研究,显示这是一项非常安全可行的宫腔镜模式,新的宫腔镜外径仅4.4mm,无需扩张,无需宫颈钳子,无需全麻,但也要警惕宫腔镜和超声、MRI都有误导的可能。在讲述国际上主流先进的宫腔镜数字化门诊建设的同时,RudiCampo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视频,包括针状电极的宫腔重度粘连分解,纵隔切除,微型电切环的粘膜下肌瘤切除等。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孙静教授:宫腔镜手术中子宫穿孔的预防
孙静教授在本次大会上分享了宫腔镜手术中子宫穿孔的预防。子宫穿孔是宫腔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报道不一,约为1%-2%,可发生在宫底、峡部或宫颈管,其中以峡部最为多见。临床子宫穿孔发生的表现为:突破感,宫腔底部感觉缺失,置镜检查发现视野模糊,膨宫不佳,若宫腔镜进入盆腔,可见肠管、大网膜等。孙教授分析了子宫穿孔发生的高危因素:子宫极度屈位、萎缩,宫颈扩张困难,用力不当等;并提出了如何预防子宫穿孔:术前用药软化宫颈,术中宫腔镜直视下操作,避免暴力等。孙教授用精彩的视频展示了如何发现假道,如何在困难情况下进入宫腔,并分享了1例多年前外院陈旧性穿孔的病例诊治。她还总结了发生子宫穿孔时的处理,小穿孔可保守,不推荐不明情况的保守观察,推荐单孔腹腔镜检查+缝合;不推荐电凝。她指出,宫腔镜子宫穿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穿孔后持续手术造成更大的创伤。
巴西圣保罗大学癌症中心RodrigoFernandes教授:盆底神经解剖和临床应用
巴西圣保罗大学的RodrigoFernandes教授作了题为“盆底神经解剖和临床应用”的精彩演讲。RodrigoFernandes教授用精美的解剖图片及手术视频展示了盆底神经的起源、走形和支配。通常,妇科医生在手术中主要避免的是输尿管、肠管及大的血管损伤,而对神经的保护意识不是很强。RodrigoFernandes教授强调,神经损伤也是术中需要重视的,因为盆底神经的损伤对于膀胱功能、盆底功能以及性生活质量都有很重要的影响。RodrigoFernandes教授的手术视频显示了盆底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并标明了盆底神经的位置,他指出,盆底神经是手术设计和实施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不仅是妇科肿瘤手术如此,普通妇科手术同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