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6岁的丁女士,最近总是被排便问题困扰,不仅经常便秘,还有便血症状,原以为是拉肚子,医院一查,是肠息肉复发,而且部分已经癌变。
原来丁女士在4年前就出现便血便秘症状,医院检查,发现2枚乙状结肠息肉,经过手术切除,病理活检为良性腺瘤性息肉,但是术后医生多次叮嘱丁女士要按时复查。
结果丁女士因为疏忽定期检查,肠息肉复发癌变,小病拖成大病!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息肉的一种,是指肠道粘膜上的病变,包括炎症性和腺瘤性,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发病率为25%-80%。
息肉既可以单独作战,也能成群结队,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变的一种,和大肠癌有密切关系。
多数息肉是无害的、良性的,但是一查到腺瘤性息肉就需要格外注意,大于1厘米的癌变率高达30%,近90%的结直肠癌都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的。
但是也没必要恐慌,因为腺瘤性息肉还不是癌,小的腺瘤癌变都需要5-10年,大于1厘米的腺瘤可以在1-3年内癌变,所以需要定期做肠镜检查,小心拖成癌症!
警惕这四种异常
异常一:大便异常,大便形状改变是肠癌的一个重要信号。
经常大便稀烂就可能是身体出问题了,因为正常的直肠和肛门排出的大便是条状的,如果突然变细或稀烂,就可能使肠道中长肿瘤,压迫到大便。
异常二:腹痛,肠癌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尤其是进食后,疼痛加重,还可能伴有腹泻和便秘。
异常三:排便习惯改变,肠癌会导致排便习惯改变,比如腹泻、便秘、排便次数增加或减少和排便时不适感等。
异常四:放屁改变,一个人如果吃的太好,就会加重肠道负担,放屁就会很臭,是因为体内菌群失调,合成了大量的胺类物质,这是一种致癌物。
肠息肉患者需要控制烟酒,多摄入膳食纤维,适当运动增加肠道蠕动,建议40岁以上的人不管有没有肠息肉每隔两三年做一次肠镜。
除了肠息肉,这些息肉也要注意
胆囊息肉能不能癌变很大程度上要看大小,直径在0.1厘米或0.2厘米以下,就无需担心,定期B超检查即可。超过1厘米癌变的风险就比较高,需要立即做切除手术。
胃息肉如果直径<0.5厘米,少于两个可直接活检钳摘除,<2厘米需要做病理分型,>2厘米由于手术创面较大,需要住院治疗。
宫颈息肉,绝大多数是良性,但也有可能癌变,需做病理检查,如果有恶变征象,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鼻息肉通常会引起患者鼻塞,可能伴有耳鸣、听力减退、打呼噜、鼻窦炎、慢性咽炎等症状,需要手术治疗。
讲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大部分息肉都是良性的,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只有小部分息肉癌变几率较高,别让息肉打乱你的生活!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请点亮“在看”“点赞”|实用家庭健康:健康人生,拒绝悲剧,每天一篇家庭医学知识,点击“分享”给您的朋友,祝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