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灶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年7期-页

作者:吴婷婷1,李智1,李丹军2,吴瑞瑾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医院妇产科,浙江杭州;2.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岭

通讯作者:吴瑞瑾,电子信箱:wurj

zju.edu.cn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是与子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子宫颈病变,约20%CINⅡ会发展为CINⅢ,5%发展为浸润癌,故高级别CIN(CINⅡ和CINⅢ)需要治疗。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术及环形电切术(loo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为首选治疗方法。但部分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易发生病灶残留,本研究旨在探讨初次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高级别CIN患者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及其下一步临床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年1月1日至年10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院行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例高级别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6.6岁,绝经39例,未生育10例。二次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炎性改变例,病灶残留54例,残留率为32.5%。

1.2方法

1.2.1纳入标准本研究以病理提示病变累及切缘,或刚达切缘,切缘可见病变为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定义。术者均经规范系统的肿瘤学专科培训且经本院专家组考核后具LEEP及冷刀锥切术准入资格。

1.2.2研究方法根据二次手术术后病理将例患者进行分组,病理提示炎性改变者为无病灶残留组,CIN甚至级别上升者为病灶残留组,分析病灶残留与年龄,绝经,孕产次,初次锥切术前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初次锥切术前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所得高危HPVDNA负荷量(HPV-DNA)及初次宫颈锥切宽度、高度,切缘阳性部位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二次手术方式:再次锥切术(包括冷刀锥切术和LEEP术)、子宫全切术和宫颈癌改良根治术的必要性及其差异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将影响病灶残留的各因素行单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1;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检验水准α=0.05。年龄和HPV-DNA构建新的诊断指标采用回归系数加权法。不同指标的诊断效果进行ROC曲线分析。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2.1.1各单因素分析结果绝经状态,年龄≥40岁,产次,初次锥切宽度以及术前HPV-DNA与病灶残留有相关性。

2.1.2HPV感染亚型本研究中同时行HPV感染亚型检测者有40例,感染亚型为16,18,31,33,58型,其中前三位亚型分别为HPV16,18及58型,分别占82.5%,72.5%和15.0%。

2.2高危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初次宫颈锥切宽度、术前HPV-DNA与病灶残留有关。

2.3高危因素的描述性分析及ROC曲线分析

2.3.1年龄、HPV-DNA的描述性分析及回归模型将年龄、HPV-DNA构建一个简单回归模型,作为预测指标,回归模型方程:Y=0.×年龄+0.×HPV-DNA。回归方程中的HPV-DNA指标为分类变量,≤为对照组,>为高危组。

2.3.2年龄、HPV-DNA的ROC曲线分析将年龄、HPV-DNA分别做ROC曲线与年龄+HPV-DNA回归模型做ROC曲线进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越大,则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分析显示年龄+HPV-DNA的曲线下面积为0.,其预测效果优于两个指标单独诊断。年龄+HPV-DNA的截断点为:Y=2.62,灵敏度61.1%,特异度69.6%,约登指数为0.。

2.3.3锥切体积的ROC曲线分析初次宫颈锥切体积ROC曲线下面积为0.,置信区间为0.~0.,截断值为1.93,灵敏度为57.4%,特异度为57.1%,约登指数为0.。体积(V)=1/3×(锥切宽度/2)2×锥切高度×π。

3讨论

3.1切缘阳性患者术后病灶残留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应用近年来,CIN的发病率趋于年轻化,更多的年轻患者要求保留生殖器官的完整性及生育功能。宫颈锥切术为目前CIN及宫颈原位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CIN病灶呈多中心型发展,切除子宫颈手术可能残留部分病灶,术后切缘病理检查十分必要。目前认为切缘阳性是术后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二次手术。Alonso等对CIN2~3患者行宫颈锥切后随访发现,36.4%切缘阳性的病灶残留或复发,显著高于切缘阴性的对应值11.9%。本研究分析切缘阳性患者的各临床因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病灶残留与年龄、绝经状态、产次、初次宫颈锥切宽度及术前HPV-DNA有相关性,而与孕次、初次宫颈锥切高度、术前TCT结果、术前病灶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者职称无明显相关性,初次锥切术采用冷刀锥切术和LEEP术,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ich等对例CIN患者行冷刀锥切术,平均随访19年,宫颈切缘内外口均受累的患者复发率高。但本研究中未发现切缘阳性部位与病灶残留的相关性。进一步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初次宫颈锥切宽度、术前HPV-DNA与病灶残留高度相关。有研究证实HPV-DNA检测是预测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一个可靠指标,术前检测>RLU/PC,术后复发的风险将增加3倍。本研究参考Jeong-YeolPark等的研究分类并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分为≤RLU/PC和>RLU/PC两类。在这三个高危因素中,年龄和术前HPV-DNA较易获取,单因素分析进行年龄分层显示当年龄≥40岁,术前HPV-DNA>RLU/PC与病灶残留相关,为进一步了解并评估病灶残留的可能性,我们进行了描述分析及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HPV-DNA预测效果明显优于两个指标单独诊断。如将患者年龄和HPV-DNA值代入公式(Y=0.×年龄+0.×HPV-DNA),评分>2.62,则容易发生残留,为临床上提供初步预测可能。目前报道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16,18型,与CIN锥切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相关。尽管不同地区检出HPV16型的概率不一,但均属较高水平,本研究中40例患者同时行HPV基因检测,HPV16,HPV18和HPV58型居前三位。因病例数据缺失,未行病灶残留相关性分析,日后可行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赞赏

长按







































鍖椾含鍝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渶濂?
鍖椾含姝h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zy/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