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肉的概念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皇帝内经·玉篇》说“瘤,息肉也”,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
二、息肉的分类
从人体的结构从上向下我把常见的息肉可分为:
1、眼息肉(翼状胬肉)
2、鼻息肉
3、声带息肉
4、胃息肉
5、胆囊息肉
6、结肠息肉
7、子宫内膜息肉
8、宫颈息肉
三、今天我主要谈谈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持续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增生,由内膜腺体、厚壁血管及间质构成,形成带蒂肉质瘤体,突向宫腔。
病因
1、雌激素刺激作用
子宫内膜息肉为激素依赖性疾病时,雌激素可促进细胞分裂,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孕激素可对抗这种作用,诱导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发生周期性撤退、剥脱,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
2、炎症刺激理论
反复宫腔操作、流产及宫内节育器患者可以因为机械性反复刺激宫腔内膜,导致无菌性炎症反应增加,易使得患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增高。
3、细胞因子表达失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促使局部新生血管过度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在整个月经周期中,VEGF在息肉组织腺体中的含量比邻近内膜高。
基于上述病因,所以我们在临床中常在以下疾病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明显增高。
1、不孕症患者。尤其是无排卵型的,月经周期中仅有单一的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没有孕激素保护内膜的作用,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高。
2、乳腺癌患者术后需长期口服三苯氧胺,因为此药有弱的雌激素作用,长期服用,尤其是年龄大,绝经期妇女中更易患子宫内膜息肉。
3、宫内节育器患者。由于宫内节育器反复刺激子宫内膜,也易患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表现
一部分子宫内膜息肉如为单个息肉,可以毫无症状,仅是在超声或宫腔镜检查时才被发现。另一部分是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经间期出血,如是绝经妇女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诊断
1、阴道超声
是目前最常用评价子宫内膜的方法,尤其是阴道超声,排除了肥胖、肠管积水、膀胱充盈等干扰因素,通过阴道探头紧贴阴道后穹窿,以最短距离获及子宫内膜的图像,这样更加清晰地探及了子宫内膜的异常,包括息肉等。而且具有经济、无创、无痛、可反复性高的优点。
2、宫腔镜检查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能够直视子宫内膜的诊断方法,为诊断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其优点有①直视宫腔可明确息肉大小、数目、位置等。②漏诊率低,可同时探查息肉根部及息肉周围内膜情况。③宫腔镜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检查结果吻合率较高。
病理
诊刮或宫腔镜下息肉切除后组织均要进行病理检查,一般病理报告为①子宫内膜息肉②腺肌瘤样息肉。临床上要重视腺肌瘤样息肉,这种类型息肉内含有平滑肌成分,是一种特殊的少见类型。
处理
治疗方法因大小、症状、生育要求而异。
①期待观察。息肉较小、直径小于1.0cm的息肉,毫无月经的改变,可以观察。随着月经来潮时可部分或全部自行脱落。
②如出现月经的改变合并不育,有生育要求者建议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对正常内膜损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
③如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蒂宽或子宫下段的息肉,含有平滑肌组织的,如腺肌瘤样息肉,可选择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
总结
1、从上述可知,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是由雌激素或机械反复刺激有关,和有菌性炎症无关。临床上治疗不需反复使用抗生素。
2、息肉病理上大部分是良性病变,不是所有的息肉都要治疗,临床上小息肉、单个无任何不适者可以期待观察。一部分可以随着月经来潮而剥脱。
3、合并不孕症的息肉或多发性息肉则需要处理。
4、乳腺癌术后长期口服他莫昔芬的女性需密切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