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飘呀,谁能不担惊受怕呀
有个小病小痛,上网一搜会被吓一大跳
知多点,防范于未然是好事,但如果经常被吓唬就不好了。有些“麻烦”的症状,可能连病都谈不上,很多“可怕”的疾病,可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中六君今天要给大家来一波“定心丸”,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一些症状,或者体检报告上出现某些“可怕”的字眼,放心吧该吃吃该喝喝,世界没有那么可怕。
会长毛的痣不是黑色素瘤
有些人看到长毛的痣就像看到“另类”,甚至开启胡思乱想模式。
如果皮肤长黑色素瘤,是不能形成毛发生长通道的。长毛的痣,就是想告诉你它很安全,不是“黑色素瘤”,只是一种皮内痣,除了影响美观没其他毛病,如果看不过去可以找皮肤科医生帮忙激光去除。
身上有些肿块真不是肿瘤
换做谁,要是摸到身体有肿块都会先被吓一大跳。
放心,身上有肿块≠癌症,可能只是有些不安分的脂肪在捣乱,也就是脂肪瘤。
如果身上长了肿块(肩、背、腹部多见),小的如黄豆,大的如鸡蛋,摸起来不疼不痒,可能是脂肪瘤,是成熟的脂肪细胞“非法”聚集在一起,这种肿块大多数对身体没有威胁,不会恶化,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用管。
中六君碎碎念
如果嫌弃脂肪瘤影响颜值,或者有些脂肪瘤长大会压迫到神经造成疼痛,可以做个小手术切除。
乳房胀痛别被吓坏
大部分的胸部胀痛是乳房在刷存在感而已,并不是什么乳腺癌。
大多数女生有乳腺增生,加上月经前后激素波动,乳房会有点胀痛感,这种胀痛会在月经后自行消失,小仙女们不必挂心。
中六君碎碎念
只要乳房没有突然出现新肿块,并且持续不消失,就不必担心。对待乳腺增生你只需要定期复查,尽量保持好的心情,同时定期去看看你的乳腺科医生即可。
感染HPV离宫颈癌也远着呢
确实啊,宫颈癌几乎都是由HPV感染导致的,但不代表感染HPV就会得宫颈癌!
HPV又叫人乳头瘤病毒,大部分人都曾经感染过HPV,即便不采取什么措施,大部分的HPV在感染后2年内会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成为人生中的过客。
中六君碎碎念
如果感染同一种HPV超过两年,就需要警惕,会增加宫颈癌风险,可以提前打疫苗预防。
胆囊息肉≠胆囊癌不用方
说胆囊息肉是癌症的“近亲”,那是吓唬人的。
胆囊息肉是很多人体检报告中的“常客”,大多数是“胆固醇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大部分还会自动缩小或消失。
超过90%的人长了胆囊息肉没有任何不适,但如果大于1公分,那则需要考虑手术了,当然年龄、息肉形态也会是医生考虑饿因素之一。
中六君碎碎念
避免胆囊息肉越长越大:按时用餐,特别是早餐;不要吃太饱,少吃油腻食物;多喝水,减少胆囊息肉容易并发胆囊结石。
多数的息肉不会癌变,只要定期检查,必要时及时治疗,大多数息肉不是磨人的小妖精。
宫颈糜烂只是名字吓人
听到宫颈糜烂,很多小姐姐会瞬间脑补很多可怕的画面。
国内早就取消了“宫颈糜烂”这种说法,真正的学名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受雌激素的影响,宫颈细胞长得颜值低一点而已,连病都算不上个。
中六君碎碎念
还有这些“妇科疾病”听来很吓人,其实真没什么事。
盆腔积液:女性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能起到润滑和保护作用,3厘米以内是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的症状,不用管。
子宫肌瘤:别以为带有“瘤”字就是摊上了大事,只是子宫里的“违章建筑”,只要定期检查,没有影响月经,没有妨碍怀孕,没有带来不适感,就不用担心。
甲状腺结节不必担心
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怕自己离甲状腺癌是不是仅有一步之遥?
B超技术在进步,现在连3毫米以下的结节都可以看到,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不是什么狠角色,更不会演变成“甲状腺癌”,1年复查一次就好,如果是1-4cm的结节,需要遵医嘱,必要时手术切除。
肝囊肿威胁不了你
肝!囊!肿!3个字组合在一起,足以让很多人有不安的联想。
肝囊肿是一种良性肝脏疾病,平时没有明显感觉,体检B超才会发现,不是肿瘤。放心吧,就算有肝囊肿,你的肝脏还是那个乖乖听话不惹事的“小心肝”。
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无明显症状者不需要治疗,定期做B超复查就行。如果肝大于5厘米,可能压迫到隔壁的器官,可以做个微创小手术处理。
本文指导专家
肿瘤内科邓艳红主任
学术任职: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版和版)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副秘书长及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MDT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化疗青年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消化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及生物标志学组副组长
学术专长: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20年。在诊治胃肠道肿瘤方面,具备了国际化视野。主要研究方向结直肠癌干细胞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化疗有效性中的应用。
获主持参与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雅和门诊:周四上午
责任编辑:郭松青
初审:李饶尧
审核:简文杨
审定发布:李冠宏
文章内容来源于汤臣倍健
图/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