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女,54岁,患者已断经8年,2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阴道流出褐色分泌物,无异位,未在意。20天前发现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无血块,无其他不适,于02-01入我院检查彩超提示:子宫大小约:86×46×52mm,轮廓清,形态正常,宫内膜增厚约10mm,回声尚均匀,肌壁回声均匀,左侧附件区可见大小约25*16mm无回声包块,壁光滑,内透声好。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盆腔囊性包块。宫腔镜探查:子宫颈管形态正常,宫腔呈倒三角形,子宫内膜平整,于右侧宫角见一凸出组织呈菜花样,大小约2cm×2cm,右侧输卵管开口被遮挡不可见,左侧输卵管开口清晰可见。撤出检查镜,予刮匙搔刮,清出数块破碎组织,病理考虑子宫内膜癌。行手术治疗,剖视子宫:见宫腔内靠右侧宫角处有1*1cm糟粹组织,未侵入肌层,可见两个如黄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将切除物送常规病理检查。病理回示:1.子宫内膜样癌浸润宫壁约1/3,未见脉管及神经侵犯。
图示增厚的子宫内膜,厚约10mm,回声尚均匀。
图示同一病人,增厚的子宫内膜内无明显血流信号。
例2:女,59岁平素月经规律,近4-5年月经稀发,数月1次。患者近1年出现阴道不自主排液,量少,色淡黄,偶伴有外阴瘙痒,未在意。近1月余,阴道排液增多,检查彩超提示:子宫大小约85×59×67mm,子宫内膜厚约18mm,内可见14×10mm略高回声,内可见2.8×2.4mm暗区回声。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TCT及HPV回示无明显异常。在全身麻醉下行宫腔镜检查术。镜下示:子宫颈管形态正常,宫腔呈倒三角形,宫颈内口左侧壁可见一大小约1.4×1cm息肉组织,左侧宫角处可见一息肉组织,前壁近宫底处略见一小凸起组织,右侧输卵管开口视野显示清,左侧显示不佳。术中诊断:1.子宫内膜息肉。遂行息肉电切除术+子宫内膜诊刮术,予刮匙搔刮宫腔,清出破碎息肉样组织,再次置入宫腔镜,仍见少许息肉组织根部,再次刮匙搔刮宫腔,清出少许内膜组织及破碎息肉样组织,见宫腔内无明显息肉样组织,少许絮状组织。病理回示:子宫内膜样癌。
图示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回声不均,可见一高回声结节。
彩色多普勒示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同一病例,内膜回声不均。
例3:女,52岁,1年前无诱因出现腹胀,无恶心呕吐等,间断内科治疗,10医院查胃镜无异常(未见结果),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差。偶感头晕、乏力,2天前再次诊治腹胀时,查血常规示:HGB:72g/L,今入我院查彩超示: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少量积液。无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无尿频、便秘等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以“1.子宫肌瘤2.贫血”收入我科。术后病理病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图示子宫腔内低回声团块,回声不均匀。
图示经阴超声示宫腔内较大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
例4,女,53岁,平素月经规律,近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量时多时少,伴头晕、乏力、心慌,无闷气,到当地诊所就诊,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效。因头晕、乏力,查彩超示:子宫多发肌瘤,子宫内膜增厚;血常规示:血红蛋白64g/L(未见单),无腹痛、尿频、排便困难等不适。术中镜下见: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状,表面光滑,不规则,可见数个凸起的肌瘤样组织,双侧附件外观无明显异常。术中剖视子宫见宫腔内近宫底部有一大小约1*1cm灰白色病灶,肌层肉眼未见明显浸润,结束手术。术中诊断:1.子宫内膜样癌I期2.子宫多发肌瘤3.贫血。病理回示:中等分化子宫内膜样癌侵及宫壁肌层约1/3,子宫肌壁间多发性子宫肌瘤,双侧附件慢性炎症,右侧输卵管系膜囊肿。
图示子宫内膜增厚,厚约10mm,后壁肌层突出,回声欠均匀。
增厚的子宫内膜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例5,女78岁,阴道出血20余天,其余无不适,超声见子宫内膜稍增厚约7mm。宫腔镜取活检病理示子宫内膜样癌。
图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尚均匀。
图示增厚的子宫内膜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最常见的症状,在较年轻女性或围绝经期妇女常误认为是月经不调而被忽视。在绝经后女性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绝经后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晚期患者在出血中可能混有烂肉样组织。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现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带,如果合并感染或癌灶坏死,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有时阴道排液中可伴有组织样物。癌灶和其引发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宫收缩,引起阵发性下腹痛。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管狭窄导致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导致宫腔积脓,患者可出现严重下腹痛伴发热。肿瘤晚期时癌组织浸润穿透子宫全层,或侵犯子宫旁结缔组织、宫颈旁韧带、膀胱、肠管或浸润压迫盆壁组织或神经时可引起持续性,逐渐加重的疼痛,可同时伴腰骶痛或向同侧下肢放射。晚期病灶浸润压迫髂血管可引起同侧下肢水肿疼痛;病灶浸润压迫输尿管引起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甚至导致肾萎缩;持续出血可导致继发贫血;长期肿瘤消耗可导致消瘦、发热、恶病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肿瘤。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将其分为2类,即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以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增多、阴道排液、贫血、下腹痛等。子宫增大,早期的超声检查所见与子宫黏膜下肌瘤相似。有时候可以从宫颈口或阴道内发现软脆、易出血的息肉样肿物。肿物破溃合并感染,可有极臭的阴道分泌物。
子宫内膜癌声像图表现:如未合并子宫其他病变,则子宫形态规则,体积可稍增大或正常。子宫内膜癌可占据子宫腔的一部分,也可充满子宫腔,内膜回声可呈弥漫性增厚,也可为局限性增厚或呈息肉样。与正常子宫内膜增殖早期血流相比,子宫内膜癌可表现为血流信号丰富,呈富血供型,也可表现为血流信号稀少呈乏血供型,富血供型可表现为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但是超声发现绝经期子宫内膜增厚,不管增厚的程度强烈建议进行活检,以免遗漏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延误治疗,如本文一例,内膜仅厚7mm,即为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超声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特别是误诊为子宫肌瘤,超声主要表现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的实性或囊实性包块,部分可呈蜂窝样,边界模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对于不典型的肌瘤要高度重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建议密切随访或进行诊断性刮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