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姑娘,每个月那几天你痛吗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paisufa.com/m/

温馨提示:阅读此图文消息约需4分钟

引子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熔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剧烈疼痛者可出现面色苦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往往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痛经分类及原因

一、根据疼病程度分类

轻度痛经: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工作很少受影响,无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伴随症状,很少用止疼药。

中度痛经:日常活动受限,对工作有一定影响,少有伴随症状,需用止痛药且止痛药有效。

重度痛经:疼痛使日常活动及工作明显受限,全身伴随症状明显,止痛药效果不好。

二、原因1、原发性痛经(1)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多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会产生一种叫做前列腺素(PG)的激素,PG含量高可引起子宫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进而出现痛经。(2)血管加压素,内源性绾宫素等物质的增加血管加压素能引起子宫肌层及动脉壁平滑肌收缩加强,子宫血流减少;静脉输入高张盐水,可使血管加压素分泌增加更增强子宫收缩,加重痛经症状。(3)某些肽类及自主神经系统如内皮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以造成子言肌肉及子宫血管收缩,导致痛经。(4)子宫内膜整块脱落,排出不畅可使子宫收缩增强或座挛,引趄痛经。

(5)子宫过度倾屈

可使经血流通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而引起痛经。

(6)子宫发育不良

子宫肌肉与纤维组织比例失调,产生不协调收缩引起痛经。

2、继发性痛经(1)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是继发性痛经最主要的原因,异位的病灶受周期性卵巢激素影响而出现增生出血、疼痛,

(2)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侵入子官壁的肌肉组织,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出血,使得子宫肌层扩张引起严重痛经。

(3)盆腔感染

通常是由性传插细蓖引起的,慢性炎症可造成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引起下腹坠胀,疼痛,

(4)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

经期子宫充血及收缩可使肌瘤或息肉缺血,由此引发痛经。

(5)宫颈粘连及宫颈狭窄

手术损伤或子宫邠天发育异常可引起宫颈粘连、狭窄,使经血排出不畅,引起子宫收缩,导致痛经,(6)盆腔淤血综合征盆腔静脉淤血由于扩张的静脉压迫淋巴管和神经纤维而导致痛经。(7)子宫生殖道畸形如处女膜闭锁,阴道闭锁等,可导致经血排出受阻,子宫收缩,引发痛经(8)宫内节育器(IUD)可引起继发性扁经,与宫内节育所致的振伤,继发感染,IUD与宫腔不匹配有关。

3、诱发因素

(1)家族史

母亲患有痛经,则女儿出现痛经的可能性较大。

(2)个人因素

年龄小于30岁。月经初潮过早,小于11岁。月经量过多者从未怀孕的女性,其患病风险较高。过于肥胖者,容易出现痛经。部分妇女健康状况减退(如患有盆血或其他慢性疾病)时,易于发生痛经;增强体质后,疼痛可缓解或消失。心理压力过大。

(3)不良的生活习惯

少女初潮时,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等,从而易于出现痛经;吸烟,有研究发现痛经与暴露于烟草环境有关;经期常常暴露于寒冷环境中或剧烈运动等,均易引发痛经

(4)环境因素

某些工业或化学性质气味的刺激比如汽油,香蕉水等可能造成痛经。

痛经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痛经在女性中是常见的症状,未婚前痛经待年长后特别是婚后生育过后,痛经自然会消失,可不必治疗。个别情况除外。但是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者,影响生活者应当予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1.一般治疗(1)重视心理治疗,消除紧张和顾虑。(2)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规律而适度的锻炼,戒烟。(3)疼痛不能忍受时辅以药物治疗。2.药物治疗(1)对于无生育要求的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曼月乐环为首选。(2)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有效率达90%以上。(3)非处方药: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加帕马溴、乙烯水杨酸(阿司匹林)。二、中医治疗1、中药

以通调气血为主,可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

气滞血瘀型: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各12克,枳壳、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参30克。

气血虚弱型:以益气补血止痛为治则,圣愈汤加减,人参(先煎)、当归、熟地、鸡血藤各15克,黄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红花12克。

2、脊柱推拿术可减轻痛经。医生会让患者侧卧,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然后在背部腰部,反复快速的按摩。3、针灸在相应穴位处针灸能缓解痛经。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足三里。先针主穴,强刺激,留针10~15分钟。疼痛不止加配穴或灸气海、关元。4、指压按摩医生会用手指轻柔的按压穴位,进行刺激以缓解痛经。

痛经的预防方法

1.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2.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消除恐惧心理。5.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再予解痉镇痛剂。6.多喝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可以缓解痛经。7.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8.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其方剂剂量请咨询中药医师或药剂师

END

我们只为传播中医,只为中医复兴而努力。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传承中医经方真谛。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迈向健康之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jc/44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