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诊所10万元治疗性病被曝光看人下碟乱

数字化伍德灯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210238.html

油酱

1

最近,在微博上刷到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姑娘性生活出血,大姨妈推迟八天没来,在身体极度不适后,与母医院治疗。

经过检查后,医生告诉姑娘母亲,这可能是性病,也可能是其他的病,大概意思就是这个病,很严重。

要连续治疗一个星期,这个病才会有好转,而且治疗费用不低,要十万元。

为了不耽误治疗,姑娘母亲先缴了一万多元,开了中药手术、西药手术,还有各种听都没听过的东西。

回家后,姑娘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自己又没有乱来,男朋友又没有性病,怎么会得这种病?

于是,第二天姑娘来到了妇幼检查,医生告诉她这只是宫颈息肉,根本不是什么性病。

治疗方式也很简单,把息肉切除,开点药就好了,全部下来也就一千块钱。

如果医院检查,不知道这位姑娘要花多少冤枉钱,遭多大罪。

且不谈钱多少,最后能不能治疗好都是未知,医院,从医院到医生,有没有执医资质都难说。

在治疗过程中,保不齐又给你检查出什么别的毛病,后续改结果、恶意加价、大肆恐吓,这还真不是随意说的。

许多网友在评论区纷纷道出同样遭遇:

一直催你缴费

欺骗广告满天飞

看人下碟,乱改结果

各种吓唬,病症乱说

据国家卫建委公示的数据:

截至年11月底,医院数量已达家,诊所达家。

医院6-7家,净新增诊所40多家。

虽然看上去形势喜人,可背后执医乱象问题也越来越多。

拿北京来说,北京市政府自年以来每年关闭大约家黑诊所。但许多黑诊所在关闭后不久又会重新开张。

虽然我国从未公布过国内黑诊所的确切数量,但是官方媒体时不时会报道因无证医疗场所致人死亡的案例。

的确,医院综合来讲要比诊所规范的多,医院都存在执医乱象问题。

除此之外,医院“傍名牌”的操作,吸引流量,借名行医。

你大概猜不到全国有多家“医院”,医院是真“协和”。

其余的多家“协和”医院和真正的“北京医院”没有任何关系,北京医院在国内也没有任何挂靠、合作、协作关系。

也就是说,医院都是“医院”,实则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医院”的名医院用来注册?

这是由于我们国内商号是按省份管理的,也就是说同样的名字你可以在不同的城市挂牌。

这也让不少黑心人钻了空子,使用“协和”、“同仁”、“华山”等全国知名三甲医疗机构名字,建立了无数“医院”。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某种疾病,搜医院信息后面跟着“广告”两个字,医院没跑了。

这也正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求医时,会首选“医院”,并不是说医院就是最好的,没到三甲级别就看不了病。

而是医院透过重重考核,它的技术、服务和医院,它的价格公开透明,执医环境也相对较好。

2

近几年,“免费住院”医院敛财的手段。

这种看似免费体检的爱心善举,实则是“骗保”。

在安徽省太和县,有一群穿着便服的“病人”在病房聊天,这里很少看到来问诊的医生,更像一间免费的宾馆。

他们在中介的安排下,有老人甚至一年免费住院9次。

为了让他们顺利住院,医生会亲自“量身定做”假病历。

但是,他们不会得到真正的“治疗”,即使住上十来天,医院也只收取元甚至免费。

包吃包住,免费体检,这看似很好。实际上,这些“病人”大多是身体健康的老人,他们被拉来免费体检,只是因为享受城乡居民医保政策。

医院抓住了老年人希望得到免费体检、保养身体的心理。这些人一旦登记住院,医院套取医保基金的工具。

《南国早报》曾曝光一份“绝密”《男科最新内营销模式》培训资料。

在这份近万字的20页医院形象的表述,比如培训医生如何从病人的衣着打扮来判断病人的支付能力、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甚至如何榨干客户的价值。

医院不要求医生的专业和经验,而是要求“复诊率高”,也就是擅长对病人深度开发、过度治疗,忽悠病人多次复诊,故意拉长疗程。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考核指标,为了完成业绩,医生只好抬高单体人均费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无法回避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和过度用药的现象。

同类药物首推价格高的,通过欺诈、恐吓等手段,把普通病情妖魔化。只有这样做,才能获得更高的客单价。

总之,医院的服务宗旨并不是治病救人,而是利益至上。

人流手术人均费用高达7万多元;

男科包皮手术人均费用接近5万元;

不孕不育单体人均费用高达10多万元。

超高的客单价,极大的利润空间,不仅没有遭到同行的抵制,反而吸引医院跑来考察和学习,甚至成为“医院同行学习的楷模和标杆”。

如今,医院遍地花开,难以辨别。

据内部人士说,医院会通过搜索引擎竞价推广,就是砸钱给搜索平台,只要你一搜索病名就跳出某个医院链接,一点击就有对话框弹出联系方式。

对方会扮演男科主任、妇科主任、不孕不育主任,热情地“跟踪服务”,医院治疗为止。

除了舍得在广告推广上进行投入,医院还经常聘请一些专家教授站台,对医院进行宣称,让人感觉像是全国知医院。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医院,发现都是对医院有利的信息时,你就要警惕了,他们可能找了很多托,给你营造了一种美好的假象。

打假人王海曾说:医院。

3

从地方电视台、户外巨幅广告板,再到路边的电线杆,“三分钟无痛人流”无处不在。

医院的罪状,也包括“无痛人流”广告。

如果说前者只是谋财,那后者就是绝对的误导。

年,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万人次,这还不包括药物流产和在黑诊所做的人工流产数字。

而堕胎者超半数是未婚青少年。

在医院的描述下,人流手术似乎变得很简单。

而通过广告中人物的神态和表情,以及指向性极强的语言操控,都在对公众做一个表达:堕胎不是什么大事儿。

这样的广告呈现,对于生理卫生教育极度缺乏、依赖“百度科普”的青少年来说,就是一种恶意教唆。

甚至,有不少青少年将人工流产视作家常便饭,反复流产在他们身上早已不是新鲜事。

18岁的婷婷,被两个朋友送到淄博市青少年意外怀孕救助中心时,脸色蜡黄,全身虚脱,已处于休克状态。

据婷婷的朋友讲,婷婷怀孕已经1个多月了,医院检查的情况下,服用从小诊所购买的堕胎药“米非司酮片”,服用后大出血,医生紧急抢救才脱离危险。

淄博市青少年意外怀孕救助中心主任说,救助中心成立1年多来,已经为意外怀孕的青少年实施流产手术余例,其中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到2成,最小的只有15岁。

未成年少女在“人流”人群中比例一直是最大的,究其根源,一方面是青少年性健康知识缺失,一方面是性保护意识不强。

加上人流广告宣传语乱入,使她们离正确的生理卫生知识越来越偏离。

有的少女在怀孕后,医院检查,而是到没有资格甚至无证的小诊所或保健品店买堕胎药,在没有医嘱、没有检查的情况下擅自服用。

把药流看的特别简单,却不知它带来的危害。

药流的副作用,严重者会出现大出血,抢救不及时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某高校的一个女大学生得知自己怀孕后,因经济紧张,于是在室友的陪伴下来到了一家私人诊所,谁知手术中间突然大出血。

尽管医院抢救,却仍没有挽救回来。

在白云区陈田村,一名22岁的女孩在路上突然倒地身亡。

其家属称其两日前在一家黑诊所做过流产手术,且生前还患有糖尿病。

据现场抢救的医生说,初步判断该女子因流产手术感染并糖尿病引发人体脱水而死。

在当下随处可见的“无痛人流”广告,让青少年越来越不拿流产当回事,脍炙人口的广告词,让不少年轻女孩“勇敢”地走上了手术台。

事实上,无痛人流并不意味着更安全,很多广告严重误导了青少年。

在麻醉状态下,患者只是对疼痛没有反应,但人工流产可能带来子宫穿孔等一系列的妇科问题,依然存在。

如果后期护理不当,一样会发生感染、输卵阻塞等后遗症。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动降低了手术可能带来的高风险,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

而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医院的过度宣传。

4

据《7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正规的整形机构约家,90%以上是民营机构,其中项目齐全、全国连锁的大型机构数量不多。

搜狐号数字之道做过一份统计,门店数超过5家的9个大型连锁整形机构中,7家是纯正的莆田制造。

医院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销售费用占的比例非常高,其中包括广告费用。所以,我们才能在各种渠道见到这种广告。

这里面不乏我医院。

对于医院来说,医疗广告目前还是最能直观并吸引意向客户前来就诊的营销方式。

医院所做的广告往往夸大其词,为了吸睛常常过度解读,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不懂得技术上的原理,也不懂得治疗上的逻辑,他们在宣传中闭口不提副作用和不适感,只是提炼其优势,让人自觉忽视掉了任何项目都有潜在风险的可能。

所以,医院时,一定要自动屏蔽掉那些过度宣传的广告语,从医院的正规和病症针对性上去考虑。

医院的广告语更符合你的标准,或是贪图价格上的低廉,又或是其它方面的便利,到最后吃亏的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昨日好文:

41岁陈好状态曝光:息影20年后,我依然是万人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yy/5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