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新冠肺炎的防疫过程中,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多次经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为阴性、但最终证实为阳性的病例。按照张笑春教授的说法,“核酸检测特异性高、敏感性偏低,不排除存在部分假阴性。”在多位专家的呼吁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开始,将CT影像学的结果列为临床诊断标准之一。第五版中这个标准还仅限于湖北省,而最新的第六版已经将其推广到全国了。
根据专家介绍,核酸检测的假阴性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采样时没有采集到病毒,二是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不高造成的。简单的说,要么是采样时深度不够,或者手法不对,没有采集到病毒,要么是由于试剂盒配方或精确度的问题,没有把病毒检测出来。
联系到宫颈癌的筛查,我们知道常用的手段有HPV病毒检测和TC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其中HPV检测的灵敏度很高,而TCT检测的灵敏度较低,根据国外一些权威研究报道,通常不超过50%,也就说是TCT检测假阴性率达到50%以上,意味着有病的患者当中有一多半会被漏诊。那么TCT的假阴性来自哪里呢?作为患者,又该如何面对TCT假阳性率高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TCT是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细胞学分类诊断的技术,它的主要流程包括:宫颈细胞取样、细胞涂片制作、细胞学阅片这三大步骤。而其中每一步都存在漏诊的可能性。
TCT样品刷和样品盒
TCT细胞涂片显微镜下的TCT宫颈细胞
为了找到漏诊原因,我们查阅了多篇研究文献,摘取几篇摘要部分如下:结果: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假阴性原因:出血涂片占26.67%,重度炎症占23.33%,病灶与宫颈管>1cm占20.00%,无化生细胞/颈管细胞占13.33%,细胞量<40%占10.00%,医师误诊6.67%。结论:影响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因素较多,提升临床医师诊断水平,规范各个环节操作行为,对可疑病例进行复查,降低漏诊率。
结果:48例LCT假阴性患者中,19例为重度宫颈糜烂,其病灶位于距宫颈外口≥1cm处的转化区内,宫颈取材遗漏;12例为血染抹片,造成标本不满意;6例宫颈形态凹凸不平、3例合并宫颈息肉,均不利毛刷取材;8例原于细胞病理阅片漏诊。结论:宫颈LCT的假阴性结果是临床上不可完全杜绝的现象。获取满意的宫颈细胞标本、注重转化区和病变部位的取材、增强细胞病理医生的阅片水平是降低宫颈LCT假阴性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可疑但细胞学阴性的病例采取阴道镜下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可弥补假阴性的疏漏。
结果:原细胞学诊断阴性复查为阳性、缺乏宫颈柱状细胞和化生细胞涂片、细胞量30%、有血涂片、病灶与宫颈管距离1cm者,在假阴性病例中分别占7.93%、19.04%、14.28%、20.6%、46.03%。病灶与颈管距离1cm且病变合并尖锐湿疣假阴性者与病灶离颈管距离1cm且病变合并扁平湿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获取满意的宫颈细胞样本、改进标本处理、加强细胞学医师继续教育和提高自身诊断水平是降低宫颈涂片假阴性的有效方法。临床医师对症状体征可疑但细胞学阴性的病例采取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减少假阴性的发生。
结果:原细胞学诊断阴性复查为阳性、细胞量<40%、无颈管细胞或化生细胞、出血涂片、重度炎症、病灶与宫颈管距离>1cm者,在假阴性病例中分别占7.61%、8.70%、11.96%、27.17%、22.82%、21.74%.有血涂片和无血涂片的TC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P=0.).结论:获取满意的宫颈细胞样本、改进标本处理、认识到病灶的特殊性以及加强细胞学医师的学习和提高自身诊断水平是降低TCT假阴性的有效方法,临床医师对症状体征可疑但细胞学阴性的病例采取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减少漏诊的发生.
把以上文献的要义汇总一下,我们发现,造成TCT假阴性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前面所说的三方面,具体有:
1.取材:出血涂片、或重度炎症——这些导致标本不满意,无法正常观测;宫颈形态凹凸不平,或有宫颈息肉——不利毛刷取材,导致采集到的细胞量不足;细胞量不足,或缺乏宫颈柱状细胞和化生细胞——这些导致细胞量少或种类缺失;病灶与宫颈管距离1cm——病变位置太靠外,采样刷刷不到,导致没取到病变细胞。2.制片:
标本处理不规范——导致病变细胞没有被制成涂片。3.阅片:阅片医师经验不足或没有看到病变细胞——导致阅片漏诊。可见,造成TCT假阴性的因素很多,分布在各个环节,很难完全避免。如果TCT检查漏诊的话,就可能错误最佳治疗时机,贻误病情。面对这个问题,女性朋友应如何减少TCT漏诊带来的风险呢?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结合HPV检查,如果HPV检查发现高危HPV病毒,则应当进行阴道镜下活检以确诊。2.医院再次检测,或者半年后进行复查,以降低漏诊率。3.如果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可以跟医生沟通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确诊。4.结合其他精确度更高的检测手段共同判定,如光超OCT宫颈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