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院士我为什么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

▲韩启德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长在线按+

“现在很多人谈癌色变,都希望‘早发现、早治疗’。人人都去检查,健康体检都要带上癌症指标的检查,这个真的有用吗?”

(本文已获健康时报授权转载)

1

有些癌症筛查出来,死亡率也没降

这是韩启德院士在年‘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我并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因为早期筛查出癌症后,其实死亡率也并没有降低,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真的不大。”

在这里,韩院士用多个国家的权威调查来举例:

01前列腺癌案例——检查半天患癌的人反而增多了

“美国有一个研究,例病人,55-74岁的男性,一半人每年测一次前列腺癌检查,同时另一半人不做检查。一段时间后结果是筛查组发现前列腺癌每1万人是人,不做检查组只有97人/万人,也就是说前列腺筛查以后发现的病人多。但是13年以后这两组检查和不检查,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没有任何差别。”

02乳腺癌案例——检查不检查对存活时间没有影响

还有个例子很轰动,加拿大的专家在年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他们以近9万个40岁以上女性为样本,一半女性每年做一次乳房钼靶X线检查,另一半不做,结果发现,最初五年每年做检查的这一组检测出名癌症病人,另一组是个癌症病人,病例增加了27%,但是死亡率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四十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做一次检查,对她死于乳腺癌没有任何影响。”

03肺癌案例——筛查和不筛查死亡率几乎没差别

美国有一项针对45万人的大样本研究,做各种筛查办法和不筛查比较,发现每年做X射线胸片和不筛查的两组人死于肺癌的几率几乎没差别,每年做两次以上高频度的X射线胸片检查的这一组,肺癌死亡率反而增高。

由这么多个数据佐证显示:即使做癌症筛查,检查出癌症的人,和没有做癌症筛查、几十年后同样死于这种癌症的人,存活时间大致是一样的,死亡率也是一样的。换句话理解,也就是你检查忙活半天、经历了各种手术治疗后,依然没能延长自己的寿命。

2

“早发现、早诊治”真的立了大功?

过去二三十年,新技术大量涌现,基因检测、CT、彩超等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但“双早”的实际效应及其诱发的新问题,正引起学界反思。

韩启德院士谈到,这些年,我国癌症发病率显著增高,年与年相比,癌症新发病例数增加81%,其中肺癌由26.2万到59.4万,增加1倍多,乳腺癌由9.8万到26.6万,增加近2倍,前列腺癌增到5倍。

20多年,癌症增长那么多,可能的原因有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生肿瘤的机会相应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恶化等。

韩启德则提出另一种可能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发现了更多没症状、在原有条件下不能发现的、进展很慢或不会增长的“早期癌症”“懒癌”?

有的癌症真的会自己“消失”,韩启德院士认为,根据大量数据分析来看,癌症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快速型:“体检怎么都查不出来,一旦查出来在极短的时间内没救,比如大部分食管癌、胰腺癌。”

第二类是渐进型:就是从慢慢变大到死亡,早期检查出来后,做手术治疗以后有治愈的希望。比如结肠癌、子宫颈癌,这种筛查效果好一些。

第三种是自愈型:最值得我们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二甲基甲酰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zy/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