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带你了解身体里各个部位

体检报告一出心情忐忑地揭开一看啥?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不免让人担心自己是不是要得癌症了?息肉是什么?会不会癌变?息肉是人体器官黏膜上长出的“多余的肉”,常见的有肠息肉、胃息肉、胆囊息肉、鼻息肉等。息肉可以是单纯的增生,也可以是炎症引起的。息肉生长缓慢,也很隐蔽,如胃部息肉可能长到很大时,患者依然没有感觉。一般情况下,息肉大多为良性,不会威胁生命。一查出息肉就担心患癌,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有些息肉确实容易发生癌变,需要及时处理或者定期随访。一般来说,息肉变成癌需要5~5年时间,且癌变大多发生在40岁之后,因此早期筛查、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肠息肉,肠息肉一般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00%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2、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又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又称混合型腺瘤),这类肠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几乎9成大肠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对于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尽早切除。虽然从腺瘤到癌症大约需要0年左右的时间,但随着息肉体积的增大,数目的增多,癌变几率也会增加,直径超过2cm的腺瘤性息肉约有半数会癌变。而且腺瘤结构中的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肠息肉易复发!通常肠息肉切除后半年到一年内应返院复查肠镜。如果风险高的息肉,则需在3个月内返院复查(具体随访时间视息肉大小及病理结果而定)。3、肠息肉症状隐秘,定期肠镜检查很重要很多结肠息肉患者是没有临床症状的,都是在肠镜检查时才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粘液便、腹痛腹胀、排便规律改变等症状,因此经常被忽视。建议5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排除息肉问题。此外,若口唇周围、手掌或脚趾末端有黑色的色素沉着,可能预示肠息肉,医院做个检查。胆囊息肉,会辨“真假”胆囊息肉,有真性和假性之分。、假性胆囊息肉假性息肉也称为胆固醇性息肉,占胆囊息肉的65%以上,多是因为胡吃海喝导致胆固醇分泌过多、无法溶解而形成的结晶,有可能会自己缩小,也有可能长大,一般可以配合一些中医保守治疗,每隔年复查即可。2、真性胆囊息肉真性息肉可分为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和腺瘤样增生四种。①不用担心会癌变的炎性息肉,占胆囊息肉的0%,多是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合并刺激下形成的。可能会出现疼痛,但通常不会癌变。②有潜在癌变风险的*腺肌瘤和腺瘤样增生,占胆囊息肉的25%,有3%~6%的癌变几率。*胆囊腺瘤,占胆囊息肉的4%,它的癌变几率在30%左右。若是查出这三种类型的胆囊息肉,最好还是尽快切除。3、4个条件符合个,均建议切除除了鉴别类型,若出现以下情况,也是建议进行切除的:①单发息肉超过0mm就有癌变的风险;②小于0mm,合并胆囊结石,带有慢性炎症比较明显的,风险也比较大;③单发、无蒂息肉,且迅速长大;④年龄大于50岁。4、胆囊息肉的可能表现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是没啥症状的,往往是在体检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少数人会觉得有些上腹部疼痛,有时可能还会牵扯右肩部一起痛,也有人有消化不良、腹胀等不适感。不过,息肉若是长在了胆囊颈部,就可能出现令人痛不欲生的胆绞痛,也可以考虑切除。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腹部B超筛查。胃息肉胃息肉,大体上可以分为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特殊息肉这几种。、胃底腺息肉:可能与长期服药有关,基本不癌变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会导致胃底腺息肉,直径cm的息肉在患者可以配合一些中医保守治疗;直径≥cm,通常建议在内镜下切除。2、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要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zy/8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