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演员吴孟达患癌,用一个硬汉的身体

如果拍一部《吴孟达》,一定是个悲喜剧。据港媒称,在20号,吴孟达身体抱恙,医院。

达叔,68岁、万能配角。达叔的电影承载了我们多少人年少时的回忆:《楚留香传奇》、《九品芝麻官》、《天若有情》、《少林足球》、《十万伙急》、《逃学威龙》、《破坏之王》、《流浪地球》......

田启文接受采访时,有透露到吴孟达的病情。“吴孟达在农历新年之前发现患上了肝癌,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近日他完成了手术,进入化疗阶段,人虚弱得连话都说不了。”

在微博上,郭帆导演、黄子韬等人也为他发文祈福。

香港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不仅仅是吴孟达,近年来还有许多香港艺人患过肝癌,比如像罗家英,还有像李兆基、罗文、沈殿霞和林正英等都是因为肝癌去世。

谈癌色变在癌症面前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当癌症患者在被确诊的那一刻起,就比普通人离死神更近了一步。

我国每年有几百万人患癌,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确诊7.5人。

人人“谈癌色变”,但人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癌细胞。并且年龄越大,患癌的概率越大。

如果你年轻力壮,身体倍棒,免疫细胞可以把癌细胞按在地上吊打。可上了年龄,免疫系统越是衰退,越难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当癌细胞猖狂起来,就成了癌症。

除了爱惜自己的身体,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对于癌症,更重要的是筛查预防。

每年有约70万人被肝癌夺去生命。其中,中国的肝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到全球一半以上!

更可怕的是……往往肝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肝癌偏爱这5类人

肝癌偏爱的人身上往往有5个特点,分别是:

01得过乙肝及肝硬化的人群

在我国,约有90%的肝癌患者感染过乙肝病毒。

外国跟我们有点不一样,在西方国家,感染丙肝病毒的肝癌患者更常见。

所以,严谨地说应该是:感染过肝炎病毒的人,都要多留个心眼。

肝硬化的下一步往往就是肝癌,尤其是已经查出肝硬化的患者。

02嗜酒如命的人群

很多人都知道,长期喝酒的人容易得「酒精肝」,在此基础上完全有机会发展成肝硬化,进而发展成肝癌。

酒精对人体肝脏、肾脏、胃肠等脏器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乙醛。酒精进入人体后,大部分是在肝内代谢,只有2~10%由肾、肺排泄。

人在喝酒后,酒精(乙醇)第一步经乙醇脱氢酶转换成乙醛。

乙醛就像家装污染中的甲醛一样,大量饮酒后,人体内会囤积大量的乙醛,它会对许多组织和器官产生毒性作用如造成细胞DNA损伤、致癌等。

03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群

这里要先澄清一下,肝癌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遗传病」。

遗传病指的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简单地说就是父母遗传给孩子,大多是先天的。

而肝癌的遗传性被称为「家族聚集现象」,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患有乙肝的妈妈,生孩子时把乙肝病毒也「传递」给了孩子。

不过也别太担心,就算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要给孩子及时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就可以很好地控制。

04吸烟人群

很多人知道吸烟会导致肺癌,但是不知道吸烟也会增大患肝癌的几率。早些年发表的两篇IARC(国际癌症研究所)专著中指出:吸烟是肝癌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重度吸烟者,其患肝癌的几率几乎比不吸烟者要高一倍!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做了手术之后,吸烟亦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如肝纤维化,肝功能受损,胆汁损伤等。

05长期熬夜人群

长期熬夜导致肝癌的案例主要发生在年轻人身上。据医生介绍,在他接收的病人中,最年轻的肝癌患者才24岁左右。

熬夜到癌症只需要四步:轻度疲劳,深度疲劳,重要脏器内部变异,诱发癌变。

这是因为长期熬夜会导致肝脏无法正常的排泄毒素,不能进行自我修复。而且长期熬夜还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除此以外,性格也会影响肝病!

这里的性格内向不是指传统意义上那些害羞不爱说话的人,而是指不擅长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的人。

这类人虽然可能不抽烟也不喝酒,但是长期郁闷会导致肝郁结,肝癌也很容易找上门。

此外,肝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后,分别是40岁以上男性和50岁以上的女性,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因此,过了40岁更要注意!

癌前病变可控甚至可逆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如果我们懂得及时“刹车”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而这,也是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际公认的7种癌前病变

0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指胃黏膜上皮遭反复损害,导致腺体减少,胃黏膜萎缩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炎症继续演变,细胞生长不典型,至细胞增生,可致癌变。临床表现仅有上腹饱胀、打饱嗝、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只要在慢性期接受正规治疗,通常不会癌变。▼干预方法:

1.检查: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戒烟酒: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和吸烟、饮酒正相关。

3.规律饮食:饮食要细嚼慢咽、少吃腌制食品、不要暴饮暴食、不吃辛辣霉变食物。

02肝硬化→肝癌

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干预方法:

1.检查:乙肝肝硬化的病人,最好每三个月~半年体检一次,主要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

2.积极治疗: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

3.戒烟限酒,避免过劳。

03

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40%以上,其直径越大,癌变的机会就越高。 家族性肠息肉与遗传因素有关,特点为婴幼儿期无息肉,常开始于青年期,这种息肉癌变倾向几乎可以达到%。

▼干预方法:

1.检查: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2.戒烟戒酒:大量饮酒、吸烟,使基因突变,肠息肉的发生率也会提高。

3.少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的食品,减少食用精粮,减少腌制、烟熏类食物。

4.多吃: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把细粮的三分之一换成谷物、粗粮,比如豆类、红薯、小米、高粱、玉米等。

5.“33”运动:每周进行3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有助于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减少肠道炎症,癌症危险自然会大大下降。

04黏膜白斑→癌症 黏膜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也需要留意。常见的有口腔、食管、阴茎、外阴和宫颈处的白斑等。▼干预方法:

发现异常的黏膜白斑,医院及时检查。

05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可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再转变为癌变,这个时间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

要注意!性交、妇科检查后有少量阴道出血的现象就是接触性出血,有可能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症状。

▼干预方法:

1.检查: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做一次TCT及HPV检测。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2.积极治疗炎症: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前病变。性生活要注意卫生。

3.接种HPV疫苗:条件允许下可接种宫颈癌疫苗,预防宫颈癌发生。

4.防止过度疲劳:不良生活习惯会降低人体免疫力,给病毒入侵制造机会。

06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这是乳腺增生病的后期阶段,主要以多数中小乳管扩张形成囊状为特点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危险。▼干预方法:

1.检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

2.不乱用雌激素保健品:乱用雌激素类产品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

3.少吃高脂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奶酪及各种甜食,控制脂肪的摄取,避免肥胖。

4.保持好心情: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跟乳腺疾病有一定关系。

5.适当运动:是预防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07交界痣→黑色素瘤交界痣多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如果是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主张切除,其余痣的癌变可能性极低。▼干预方法:

1.化学剥脱或激光祛痣方法刺激性较大,不推荐大的交界痣这样处理。

2.生活中避免过多摩擦,对于有危险信号的交界痣,最好采用手术切除加病理检查。

4

虽然,萎缩性胃炎、息肉、肝硬化......这些情况都可能与癌症相关,但它们从良性疾病发展到癌前状态再演化成癌变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所以不必惊慌,但一旦发现也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另外,就算我们如履薄冰地对待身体,但谁都无法预测未来。前段时间的抗癌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传递的就是积极面对人生黑暗的心态,奖励你人生第一回积极主动。可怕的不是癌,而是对癌的恐惧。反观那些积极乐观的人,最后却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周期。吴孟达先生得肝癌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包括年轻人,不要以为年轻就是资本,经常熬夜都没有关系,对于癌症,更重要的是筛查预防。

说到癌症检测,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PET-CT,PET-CT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它对于癌症分期、转移复发的鉴别、肿瘤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指导等,意义巨大。

(PET-CT全天候无间断预约,请添加医学助理)

什么人群适合做PET-CT01肿瘤高危人群

有肿瘤家族史者,该类人群比普通人更易患上肿瘤。另外,还有接触高危因素的人群,如:烟酒嗜好、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者等。

02有癌前病变的人群

癌前病变虽然不等于癌症,但癌前病变如肝炎、肝硬化、胃溃疡、直肠息肉、宫颈炎等极易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恶性肿瘤,定期做PET-CT检查有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

03肿瘤疑似患者人群

有肿瘤家族史者,该类人群比普通人更易患上肿瘤。另外,还有接触高危因素的人群,如:烟酒嗜好、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者等

04肿瘤已确诊人群

很多朋友认为肿瘤一旦确诊就没必要做PET-CT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PET-CT检查可对肿瘤进行分期,此外还可确认恶性肿瘤有无转移病灶,这有助于合理地选择治疗手段。

05健康体检人群

PET-CT检查现在也成为一种防癌体检的项目,而且在我国这些疾病都是高发疾病,因此做PET-CT检查也是有必要,防患于未然。PET-CT的出现使医生对肿瘤的诊断更加早期、准确,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了许多不恰当的检查和治疗,在总体上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以及痛苦。

“癌症”是一个让人为之恐惧的词汇,在大多数人眼里,一个人患了癌症往往意味着悲剧的开始,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普通家庭的积蓄“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且大家还有个普遍的认知,癌症是治不好的,治疗癌症只是为了尽量延长伴随着痛苦的寿命!为什么大家的普遍认知是这样的呢?癌症可怕吗?可怕!而很多人做着“中国式体检”,像“工厂流水线”般走个过场,根本达不到体检的目的。所以我们建议,有条件的人,每年做一次PET-CT体检。

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xirouass.com/gryy/6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